特朗普解僱勞工部高官+安插美聯儲親信,美國經濟數據可信度遭空前質疑
2025-08-04 08:36:45

一、"數據戰爭"全面爆發:特朗普怒炒統計官員內幕
8月2日凌晨,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台連發三條全大寫推文,矛頭直指勞工統計局7月就業報告。這份顯示新增崗位僅7.3萬、且前兩月數據下修25.8萬的"災難性報告",被特朗普定性為"拜登餘孽的政治陰謀"。
在未出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特朗普當場簽署解僱令,將拜登時期任命的勞工部首席經濟學家Erika McEntarfer掃地出門。這位常在內部會議質疑數據修訂幅度的技術官僚,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因統計結果遭總統公開罷免的官員。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風波背後暗藏更深危機。據白宮匿名官員透露,自疫情以來關鍵經濟數據的調查回覆率持續低於50%,CPI數據採集範圍被迫縮減30%。就像某位前勞工部官員私下吐槽:"我們正在用殘缺的拼圖描繪美國經濟全貌。"
二、美聯儲"權力遊戲"提前上演:庫格勒辭職引爆繼任者猜想
當市場還在消化就業數據衝擊時,美聯儲理事庫格勒的突然辭職聲明再投震撼彈。這位本該任職至2026年的女經濟學家,在辭職信中僅以"個人原因"含糊帶過,卻為特朗普創造了改寫美聯儲權力格局的黃金窗口。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早已擬定一份"美聯儲改造名單"。位列榜首的是其經濟智囊哈西特——這位主張零利率的"特朗普主義經濟學家"若入駐美聯儲,將直接威脅鮑威爾的主席寶座。更耐人尋味的是,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頻繁私下會晤地區聯儲行長,被外界視為"提前鋪路"的信號。
三、雙重風暴衝擊全球市場:道指單日蒸發800點
政治不確定性疊加數據信任危機,華爾街迎來"黑色星期五"。標普500指數暴跌1.6%創兩個月最大跌幅,國債收益率曲線出現倒掛——這組詭異的市場反應,暴露出投資者對傳統經濟指標體系的深度懷疑。
"當統計機構淪為政治靶心,我們該相信什麼?"摩根大通分析師在緊急報告中發出靈魂拷問。更嚴峻的是,歐盟和G7財長已要求本國機構"重新評估引用美國數據的風險",這意味着八十年來作為全球經濟基準的美國統計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信任危機。
小結:一場沒有贏家的危險遊戲
羅斯福研究所的警告振聾發聵:"當政治染指統計數據,就像醫生篡改體檢報告。"特朗普的雷霆手段或許能換來更"漂亮"的經濟數據,但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美元霸權最核心的信用基石。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