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共和黨內部權斗升級,誰在背叛特朗普?市場已嗅到2026血腥味
2025-11-05 18:08:15
美國2025年非大選年選舉這是特朗普2025年1月就職後的首次重大選舉,區別於總統大選與中期選舉,選舉覆蓋多州關鍵職位與議題。
其中重要搖擺州弗吉尼亞州實現紅藍翻轉民主黨候選人戰勝共和黨候選人成為該州首位女州長,並帶領民主黨實現“三權全控”(州長、副州長、州檢察長)。
同時34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ZohranMamdani以58%的得票率當選紐約市長,擊敗特朗普支持的獨立候選人,其結果被視為選民對特朗普政府施政表現的“早期民意風向標”,對2026年中期選舉具有信號意義,也暴露了共和黨內部的分歧。

失利後的核心矛盾:共和黨內部的指責與疏離
總統特朗普與失利的共和黨候選人刻意保持距離,普通共和黨人則陷入相互指責的困境。
所有因素疊加,讓共和黨人在選舉夜經歷了一場相互指責與追責的風波——此次選舉中,共和黨在弗吉尼亞州、新澤西州、加利福尼亞州及其他多州州級競選中慘敗,黨內正急於為失利尋找責任方。
失利歸因分歧:各方對“敗因”的不同解讀
特朗普將失利部分歸因於自己未出現在選票上,還在“真相社交”平台以全大寫字母發文稱,“民調機構顯示,特朗普未出現在選票及政府停擺,是共和黨今晚選舉失利的兩大主因”。
特朗普最核心的盟友將問題歸咎於“候選人資質欠佳”,其身邊助手更直接將矛頭對準弗吉尼亞州州長候選人温索姆·厄爾-西爾斯與新澤西州州長候選人傑克·恰塔雷利。
一名共和黨人及特朗普親密盟友維韋克·拉馬斯瓦米(俄亥俄州州長候選人)認為,共和黨未能“有效應對成本上漲議題”,民眾未感受到“降低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的競選承諾兑現。
部分共和黨人試圖淡化對特朗普的影響,稱失利是“傾向民主黨的州內民主黨選民投票積極性更高”,而非選民對特朗普不滿,以此緩衝對2026年中期選舉的衝擊。
慘敗實錘:共和黨多州選舉的具體失利表現
共和黨此次失利態勢極為顯著,關鍵結果包括: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包攬全部三個州級職位,在州眾議院中奪下13個席位;
新澤西州:民主黨人米基·謝里爾以13個百分點優勢擊敗共和黨人傑克·恰塔雷利,還拿下特朗普2024年獲勝的多個縣;
賓夕法尼亞州:州最高法院三名民主黨大法官成功保住席位;
加利福尼亞州:選民通過第50號提案,重新劃分國會選區以利好民主黨;
佐治亞州(傾向共和黨):民主黨人在州公共服務委員會選舉中罷免兩名共和黨人。
關鍵人物發聲:對失利的評價與競選策略主張
克里斯·拉西維塔(前特朗普競選經理):認為厄爾-西爾斯的糟糕表現是“自身釀成的敗局”,稱“糟糕的候選人與低效的競選活動必然導致後果,弗吉尼亞州州長選舉是典型案例”。
亞歷克斯·布魯瑟維茨(特朗普盟友、超級PAC負責人):指責厄爾-西爾斯“並非特朗普盟友”,敦促共和黨候選人“更堅決支持總統、完全擁護‘讓美國再次偉大’理念”,稱“搖擺州推舉對特朗普態度曖昧的温和派行不通”。
邁克·哈恩(新澤西州共和黨策略師):認為新澤西州失利是傑克·恰塔雷利“自身問題”(三次失利、始終存在風險),而非對特朗普的民意檢驗。
安德魯·科爾維特(“轉向美國”組織發言人):主張特朗普本應更多支持恰塔雷利(曾獲特朗普點名背書),稱“特朗普站台能提升其支持者的投票積極性”。
爭議焦點:特朗普的競選參與度與“疏離感”
幾乎沒有共和黨人因特朗普“拒絕參與弗吉尼亞、紐約、加州選舉活動”而指責他,暗指在傳統民主黨支持州參與競選可能“適得其反”。
但特朗普僅在選舉前一天(週一)為共和黨人舉辦電話拉票活動,其與黨內核心候選人的“疏離感”被充分凸顯——尤其對曾多次批評他的厄爾-西爾斯,特朗普全程刻意保持距離。
對資本市場以及美元指數的潛在影響
此次選舉結果通過政策不確定性傳導與市場情緒催化,已對短期資本市場與美元指數形成邊際影響,中長期則需錨定2026年中期選舉的政策預期演變:
從美元指數來看,短期呈現“避險支撐下的震盪格局”。當前美元指數交投於100.20附近,受選舉暴露的執政黨內部分歧與政府停擺持續影響,市場風險偏好階段性回落,美元的避險屬性得到温和支撐。
交易者需注意美元與風險情緒的聯動——若共和黨內部矛盾加劇引發政治風險,美元或依託避險屬性走強,同時市場關注今晚21:15分發布的ADP也是小非農數據,如果出現低於預期發展即人數減少過多,可能會重新提高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從而壓制美元指數。
同時,共和黨失利強化了“經濟政策落地阻力加大”的預期——民眾對成本上漲的不滿與黨內對經濟議題的分歧,可能削弱後續財政刺激或改革計劃的推行效率,而政府停擺導致非農就業等關鍵數據缺失,已使美聯儲12月降息預期從95%收斂至67.3%,政策不確定性進一步放大了美元的震盪幅度。
美股方面,民主黨在關鍵州的勝利引發特定板塊預期調整:紐約市左翼候選人當選令華爾街擔憂企業增税與監管收緊,科技股短期承壓;
而弗吉尼亞州等搖擺州選舉中“民生成本議題佔優”,推動消費必需品、公用事業等防禦性板塊獲得避險資金青睞。
總體而言,此次非大選年選舉更像“市場預期的試金石”,其揭示的“經濟民生焦慮”與“政治分裂加劇”兩大信號,已使美元與美股從“政策確定性交易”轉向“不確定性定價”,後續需重點關注12月美聯儲利率決議與通脹數據對這一邏輯的驗證。
技術面:
受美國AI泡沫輿論及選舉影響,美元獲得避險買盤,美元指數收在100關口上方。

(美元指數與迷你納斯達克指數分時疊加圖)
美元指數如果能持續守住100點關口,市場可能會認為美元指數處在看漲區間,從而吸引多頭買盤,MACD,RSI均為多頭,目前壓力位在100.45,支撐在5日線的99.88附近,但從大級別觀察美元指數,美元指數本次上漲時間過短,依然像是大幅下跌後的反彈。

(美元指數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北京時間17:54,美元指數現報100.20。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