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懲罰威脅讓印度在俄羅斯石油問題上陷入困境
2025-08-05 02:09:48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要對印度繼續進口俄羅斯石油施加“懲罰”後,印度正艱難地進行平衡操作——新德里顯然不願在短期內終止這一貿易。儘管特朗普週五(2025年8月1日)告訴記者,他“聽説”印度將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但新德里的官員們仍未作出承諾。

印度高官的反應:堅持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
2025年8月2日,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級官員明確表示,印度政府政策沒有變化,將繼續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他們強調,印度政府“沒有向石油公司下達任何指示”要求減少從俄羅斯的進口,且“這些是長期石油合同,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停止購買的。”一位官員進一步指出,近期採購量減少的原因並非特朗普的威脅,而是由於俄羅斯出口減少、印度需求穩定以及俄油折扣降低等經濟因素。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斯瓦爾(Randhir Jaiswal)在新聞發佈會上重申,印度對俄政策不會因外部壓力而動搖,能源進口決定“基於國際市場上石油的可得價格以及當時的全球局勢”。《印度時報》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稱,印度煉油企業繼續購買俄羅斯原油,主要是由價格和運輸等經濟因素驅動。
印度能源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Hardeep SinghPuri)此前接受採訪時為新德里的行為辯護,稱購買俄羅斯石油有助於穩定全球油價,甚至受到美國的鼓勵。他表示:“如果當時各國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油價可能會漲到每桶130美元。在那種情況下,包括美國朋友在內的各方都建議我們,要購買俄羅斯石油,但要在價格上限以內。”
特朗普的威脅與印美關係緊張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宣佈,自8月1日起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税,並因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和軍事裝備而施加未明確説明的“額外懲罰”。他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印度關税税率過高,非關税壁壘“繁重且討厭”,導致美印貿易規模較小。他還曾公開指責印度“腳踏兩隻船”,既大量採購俄羅斯石油和武器,又對美國企業設置高關税。7月3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全球69個貿易伙伴徵收10%至41%的對等關税,其中印度面臨25%的關税。
特朗普8月1日進一步宣稱,他“聽説”印度將不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並稱這是“很好的一步”,但他也表示“不知道這個消息是否屬實”。然而,僅數小時後,印度官員的表態直接反駁了這一説法,稱印度並未改變採購政策。《印度時報》報道標題直指“印度無懼美國關税重壓,將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凸顯印度對特朗普威脅的強硬回應。
7月14日,他公開威脅稱,若俄羅斯不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任何繼續購買俄油的國家將面臨100%甚至500%的懲罰性關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Basant)在斯德哥爾摩談判後警告,繼續購買俄油的國家可能面臨高額“報復性關税”。
分析師觀點:地緣政治與經濟博弈
諮詢公司拉皮丹能源集團總裁鮑勃·麥克納利(Bob McNally)表示,特朗普的威脅讓印度感到困惑,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時期對印度購買俄油相對寬容的態度後,“現在我們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還質問‘你們買這麼多俄羅斯石油是想幹什麼?’”他認為,特朗普的強硬立場可能迫使印度面臨艱難抉擇:“如果特朗普決定拿整個印美關係來冒險,很難想象印度還會繼續進口那150萬桶俄羅斯原油。”麥克納利指出,印度需要在能源安全和美國壓力之間找到平衡。
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維什努·瓦拉坦(Vishnu Varathan)分析稱,美國的威脅對印度是“明確且現實的危險”。他認為,新德里可能會在石油購買問題上繼續保持不承諾的態度,以評估將“俄羅斯選項”作為談判籌碼的利弊。瓦拉坦建議,印度可探索其他廉價石油來源,如伊朗(若能獲得美國豁免)或受美國施壓的OPEC+成員國,但替代俄油將帶來額外成本。例如,沙特石油因OPEC的“亞洲溢價”政策對亞洲國家售價更高。
印度智庫全球貿易研究倡議創始人阿賈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指出,特朗普的關税不僅是經濟措施,更是一種施壓策略,意在迫使印度在地緣政治上與美國保持一致。他表示:“信息很明確:同意美國的地緣政治觀點並簽署協議,否則就要面臨全面的關税——印度被當成了給其他國家的反面教材。”斯里瓦斯塔瓦估算,受關税影響,印度對美出口在本財年(截至2026年3月)可能下降30%,從865億美元降至606億美元,石油產品、藥品和電子產品受衝擊最大。
前印度高級官員薩蘭(Saran)表示,印度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曾迫於美國壓力將伊朗石油進口降至零,經濟上“毫無意義”。他認為,印度當前可能採取“觀望”策略,評估特朗普威脅是否只是短期施壓手段。薩蘭強調,鑑於國內經濟對油價的敏感性,印度必須確保進口來源多樣化且價格低廉,“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
印度官員明確表示,雙邊關係不應受第三國影響,莫迪政府對美印關係惡化感到不滿,認為不應讓美國政策左右其能源選擇。
社交媒體X平台上,印度一位媒體人發帖稱,印度對特朗普的回應毫不妥協,公開指責美國在俄油問題上的“虛偽”,並強調將“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此帖反映了印度國內對特朗普政策的強烈反彈情緒。
印度為何堅持購買俄羅斯石油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2024年,俄羅斯石油佔印度進口總量的36%-40%,日均進口約175萬至200萬桶,遠高於戰前的不足10萬桶(佔比2.5%)。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4年俄羅斯70%的原油出口流向印度。
印度官員辯稱,俄油價格低廉且供應穩定,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若停止進口,可能導致油價飆升,威脅能源安全。
印度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還受到深厚地緣政治關係的支撐。冷戰時期,蘇聯是印度的準盟友,提供大量武器並在印巴問題上多次使用否決權支持印度。印度外長蘇傑生(S.Jaishankar)曾稱印俄關係為“世界政治中不變的常數”。普京與莫迪的頻繁會晤進一步鞏固了兩國在能源、軍事和核能領域的戰略伙伴關係。分析師認為,這種深度依賴使得美國通過關税等單一經濟槓桿難以改變印度的戰略考量。
印美關係的複雜博弈
儘管美印關係近年來有所升温,特朗普與莫迪曾多次展現親密互動,但特朗普的強硬政策正在打破這一平衡。印度國內反對黨對莫迪的外交政策提出質疑,國大黨主席馬利卡爾瓊·哈爾格(Mallikarjun Kharge)批評稱,特朗普的關税將損害印度中小微企業和農民,質疑莫迪與特朗普的“友誼”未能保護國家利益。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表示,莫迪政府正在審查特朗普關税的影響,並收集出口商和行業團體的反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利益。印度知情人士透露,新德里正考慮增加從美國進口天然氣、通信設備和黃金,以縮小對美貿易順差,但拒絕開放農業和乳製品市場,因農民是莫迪政府的政治票倉。
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
由於對俄油供應中斷的擔憂加劇,OPEC+集團於8月3日同意在9月將日產量提高54.7萬桶,以緩解市場緊張情緒。然而,替代俄油的成本對印度而言仍然高昂。例如,沙特石油因“亞洲溢價”政策價格更高,而特朗普對委內瑞拉的制裁也增加了印度尋找替代來源的難度。
結語
印度在特朗普的關税和懲罰威脅下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是與俄羅斯的長期能源合作和經濟利益,另一方面是與美國關係的潛在風險。印度高官的強硬表態和分析師的觀點顯示,新德里傾向於維護能源安全和國家利益,而非屈服於外部壓力。然而,特朗普的強硬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劇印美關係的緊張,影響全球能源市場和地緣政治格局。

印度高官的反應:堅持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
2025年8月2日,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級官員明確表示,印度政府政策沒有變化,將繼續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他們強調,印度政府“沒有向石油公司下達任何指示”要求減少從俄羅斯的進口,且“這些是長期石油合同,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停止購買的。”一位官員進一步指出,近期採購量減少的原因並非特朗普的威脅,而是由於俄羅斯出口減少、印度需求穩定以及俄油折扣降低等經濟因素。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斯瓦爾(Randhir Jaiswal)在新聞發佈會上重申,印度對俄政策不會因外部壓力而動搖,能源進口決定“基於國際市場上石油的可得價格以及當時的全球局勢”。《印度時報》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稱,印度煉油企業繼續購買俄羅斯原油,主要是由價格和運輸等經濟因素驅動。
印度能源部長哈迪普·辛格·普里(Hardeep SinghPuri)此前接受採訪時為新德里的行為辯護,稱購買俄羅斯石油有助於穩定全球油價,甚至受到美國的鼓勵。他表示:“如果當時各國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油價可能會漲到每桶130美元。在那種情況下,包括美國朋友在內的各方都建議我們,要購買俄羅斯石油,但要在價格上限以內。”
特朗普的威脅與印美關係緊張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宣佈,自8月1日起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税,並因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和軍事裝備而施加未明確説明的“額外懲罰”。他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印度關税税率過高,非關税壁壘“繁重且討厭”,導致美印貿易規模較小。他還曾公開指責印度“腳踏兩隻船”,既大量採購俄羅斯石油和武器,又對美國企業設置高關税。7月3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全球69個貿易伙伴徵收10%至41%的對等關税,其中印度面臨25%的關税。
特朗普8月1日進一步宣稱,他“聽説”印度將不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並稱這是“很好的一步”,但他也表示“不知道這個消息是否屬實”。然而,僅數小時後,印度官員的表態直接反駁了這一説法,稱印度並未改變採購政策。《印度時報》報道標題直指“印度無懼美國關税重壓,將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凸顯印度對特朗普威脅的強硬回應。
7月14日,他公開威脅稱,若俄羅斯不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任何繼續購買俄油的國家將面臨100%甚至500%的懲罰性關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Basant)在斯德哥爾摩談判後警告,繼續購買俄油的國家可能面臨高額“報復性關税”。
分析師觀點:地緣政治與經濟博弈
諮詢公司拉皮丹能源集團總裁鮑勃·麥克納利(Bob McNally)表示,特朗普的威脅讓印度感到困惑,尤其是在拜登政府時期對印度購買俄油相對寬容的態度後,“現在我們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還質問‘你們買這麼多俄羅斯石油是想幹什麼?’”他認為,特朗普的強硬立場可能迫使印度面臨艱難抉擇:“如果特朗普決定拿整個印美關係來冒險,很難想象印度還會繼續進口那150萬桶俄羅斯原油。”麥克納利指出,印度需要在能源安全和美國壓力之間找到平衡。
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維什努·瓦拉坦(Vishnu Varathan)分析稱,美國的威脅對印度是“明確且現實的危險”。他認為,新德里可能會在石油購買問題上繼續保持不承諾的態度,以評估將“俄羅斯選項”作為談判籌碼的利弊。瓦拉坦建議,印度可探索其他廉價石油來源,如伊朗(若能獲得美國豁免)或受美國施壓的OPEC+成員國,但替代俄油將帶來額外成本。例如,沙特石油因OPEC的“亞洲溢價”政策對亞洲國家售價更高。
印度智庫全球貿易研究倡議創始人阿賈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指出,特朗普的關税不僅是經濟措施,更是一種施壓策略,意在迫使印度在地緣政治上與美國保持一致。他表示:“信息很明確:同意美國的地緣政治觀點並簽署協議,否則就要面臨全面的關税——印度被當成了給其他國家的反面教材。”斯里瓦斯塔瓦估算,受關税影響,印度對美出口在本財年(截至2026年3月)可能下降30%,從865億美元降至606億美元,石油產品、藥品和電子產品受衝擊最大。
前印度高級官員薩蘭(Saran)表示,印度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曾迫於美國壓力將伊朗石油進口降至零,經濟上“毫無意義”。他認為,印度當前可能採取“觀望”策略,評估特朗普威脅是否只是短期施壓手段。薩蘭強調,鑑於國內經濟對油價的敏感性,印度必須確保進口來源多樣化且價格低廉,“從某種意義上説,這是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
印度官員明確表示,雙邊關係不應受第三國影響,莫迪政府對美印關係惡化感到不滿,認為不應讓美國政策左右其能源選擇。
社交媒體X平台上,印度一位媒體人發帖稱,印度對特朗普的回應毫不妥協,公開指責美國在俄油問題上的“虛偽”,並強調將“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此帖反映了印度國內對特朗普政策的強烈反彈情緒。
印度為何堅持購買俄羅斯石油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2024年,俄羅斯石油佔印度進口總量的36%-40%,日均進口約175萬至200萬桶,遠高於戰前的不足10萬桶(佔比2.5%)。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4年俄羅斯70%的原油出口流向印度。
印度官員辯稱,俄油價格低廉且供應穩定,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若停止進口,可能導致油價飆升,威脅能源安全。
印度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還受到深厚地緣政治關係的支撐。冷戰時期,蘇聯是印度的準盟友,提供大量武器並在印巴問題上多次使用否決權支持印度。印度外長蘇傑生(S.Jaishankar)曾稱印俄關係為“世界政治中不變的常數”。普京與莫迪的頻繁會晤進一步鞏固了兩國在能源、軍事和核能領域的戰略伙伴關係。分析師認為,這種深度依賴使得美國通過關税等單一經濟槓桿難以改變印度的戰略考量。
印美關係的複雜博弈
儘管美印關係近年來有所升温,特朗普與莫迪曾多次展現親密互動,但特朗普的強硬政策正在打破這一平衡。印度國內反對黨對莫迪的外交政策提出質疑,國大黨主席馬利卡爾瓊·哈爾格(Mallikarjun Kharge)批評稱,特朗普的關税將損害印度中小微企業和農民,質疑莫迪與特朗普的“友誼”未能保護國家利益。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表示,莫迪政府正在審查特朗普關税的影響,並收集出口商和行業團體的反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利益。印度知情人士透露,新德里正考慮增加從美國進口天然氣、通信設備和黃金,以縮小對美貿易順差,但拒絕開放農業和乳製品市場,因農民是莫迪政府的政治票倉。
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
由於對俄油供應中斷的擔憂加劇,OPEC+集團於8月3日同意在9月將日產量提高54.7萬桶,以緩解市場緊張情緒。然而,替代俄油的成本對印度而言仍然高昂。例如,沙特石油因“亞洲溢價”政策價格更高,而特朗普對委內瑞拉的制裁也增加了印度尋找替代來源的難度。
結語
印度在特朗普的關税和懲罰威脅下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是與俄羅斯的長期能源合作和經濟利益,另一方面是與美國關係的潛在風險。印度高官的強硬表態和分析師的觀點顯示,新德里傾向於維護能源安全和國家利益,而非屈服於外部壓力。然而,特朗普的強硬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劇印美關係的緊張,影響全球能源市場和地緣政治格局。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