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 + 增產傳聞反轉,油價下一步去哪?
2025-10-01 01:42:39
全球石油市場正站在一個微妙的十字路口。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謝赫·納瓦夫·薩巴赫近期樂觀表態,強調全球石油需求依然強勁,為OPEC+逐步增產提供了底氣。然而,市場卻因增產傳聞與OPEC官方的強硬駁斥而陷入拉鋸,油價在本週跌破70美元/桶,觸及66美元附近。本文深入剖析OPEC+的策略、市場反應以及未來走勢,力求為投資者和觀察者提供更立體的視角。

科威特樂觀發聲:需求增長為增產護航
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謝赫·納瓦夫·薩巴赫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超出了許多交易員的預期,尤其是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他指出:“市場展現出的韌性讓我們有信心逐步增加供應。”科威特當前日產能已攀升至320萬桶,創下十餘年新高,且擁有“大量”閒置產能,隨時可為市場注入更多原油。
這一表態與OPEC+自今年4月以來逐步解除減產的策略高度一致。過去半年,該集團已釋放超過250萬桶/日的配額,約佔全球需求的2.4%。薩巴赫強調,增產步伐“緩慢且有計劃”,有效避免了油價大幅波動。布倫特原油價格近期在66-70美元/桶區間震盪,遠高於年初部分空頭預測的60美元低點,顯示需求確實為市場提供了緩衝。
增產傳聞引波瀾:50萬桶/日引發熱議
路透社援引OPEC+內部人士消息稱,即將於10月5日召開的會議可能討論進一步增產計劃:10月取消13.7萬桶/日的減產額度,11月再取消同等規模,作為對總計165萬桶/日減產計劃的逐步解除。
更聳人聽聞的是,X平台上流傳的匿名消息稱,OPEC+正考慮每月增產50萬桶/日,持續3個月,以對抗美國、巴西等非OPEC+產油國的市場擴張,後者預計2025年將新增140萬桶/日供應。這一傳聞迅速點燃市場情緒。
一位專業投資者表示:“50萬桶/日的增量可能將布倫特推向62美元,甚至更低!”彭博社專欄作家分析,OPEC+此舉可能是為了在非OPEC+供應激增前搶佔市場份額,但風險在於加劇庫存積壓。
IEA最新月報預測,2025年全球庫存可能增加70萬桶/日,若OPEC+激進增產,油價下行壓力將顯著加劇。
OPEC強硬回應:傳聞“毫無根據”
面對市場騷動,OPEC秘書處迅速做出反應,稱50萬桶/日增產的傳聞“完全不準確且具有誤導性”。G8核心成員國(沙特、俄羅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等)尚未就此展開正式討論,強調任何產量決定都將基於市場數據,而非“媒體臆測”。ZeroHedge網站直指這些傳聞是“空頭操縱的煙霧彈”,意在壓低油價以便低位建倉。
OPEC的駁斥並非空穴來風。歷史數據顯示,該集團的實際增產量往往低於協議配額。例如,8月計劃增產43萬桶/日,但實際僅實現約75%,因部分成員國(如尼日利亞、安哥拉)受限於產能瓶頸,而伊拉克等國還在為此前超產進行補償性減產。路透社分析指出,OPEC+的謹慎態度反映了對供需平衡的重視,尤其是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仍存不確定性。
油價低位震盪:地緣與供需博弈加劇
受傳聞與駁斥的反覆拉鋸,油價在本週顯著承壓。布倫特原油期貨跌至66.65美元/桶,較上週下跌2.8%;WTI原油則觸及63.05美元/桶,月內累計跌幅達2.44%。EIA短期展望警告,若OPEC+未能有效協調,2026年初庫存積壓可能推低油價至60美元以下。然而,IEA月報也指出,2025年全球需求預計增長74萬桶/日,受OECD國家經濟韌性和新興市場煉廠高負荷(吞吐量達85.1萬桶/日)支撐,短期內油價跌勢或有限。地緣政治為市場增添更多變數。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石油出口近期重啓,日均增加23萬桶,進一步加劇供應壓力。與此同時,俄羅斯因西方制裁升級可能壓縮出口,潛在支撐油價。加沙衝突緩和可能削減油價中的戰爭溢價(約3-5美元/桶),但俄烏局勢仍是未解之謎。
市場觀點交鋒:謹慎樂觀還是過度悲觀?
市場對OPEC+策略的解讀呈現兩極分化。看多派認為,科威特等國的樂觀表態反映了需求基本面的紮實。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預測,2025年布倫特均價將維持在70美元上方,因全球航空燃油和石化需求持續復甦。
反觀看空派,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警告,OPEC+若加速增產,疊加非OPEC+的供應增長,油價可能在2026年跌破60美元,尤其是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

科威特樂觀發聲:需求增長為增產護航
科威特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謝赫·納瓦夫·薩巴赫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超出了許多交易員的預期,尤其是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他指出:“市場展現出的韌性讓我們有信心逐步增加供應。”科威特當前日產能已攀升至320萬桶,創下十餘年新高,且擁有“大量”閒置產能,隨時可為市場注入更多原油。
這一表態與OPEC+自今年4月以來逐步解除減產的策略高度一致。過去半年,該集團已釋放超過250萬桶/日的配額,約佔全球需求的2.4%。薩巴赫強調,增產步伐“緩慢且有計劃”,有效避免了油價大幅波動。布倫特原油價格近期在66-70美元/桶區間震盪,遠高於年初部分空頭預測的60美元低點,顯示需求確實為市場提供了緩衝。
增產傳聞引波瀾:50萬桶/日引發熱議
路透社援引OPEC+內部人士消息稱,即將於10月5日召開的會議可能討論進一步增產計劃:10月取消13.7萬桶/日的減產額度,11月再取消同等規模,作為對總計165萬桶/日減產計劃的逐步解除。
更聳人聽聞的是,X平台上流傳的匿名消息稱,OPEC+正考慮每月增產50萬桶/日,持續3個月,以對抗美國、巴西等非OPEC+產油國的市場擴張,後者預計2025年將新增140萬桶/日供應。這一傳聞迅速點燃市場情緒。
一位專業投資者表示:“50萬桶/日的增量可能將布倫特推向62美元,甚至更低!”彭博社專欄作家分析,OPEC+此舉可能是為了在非OPEC+供應激增前搶佔市場份額,但風險在於加劇庫存積壓。
IEA最新月報預測,2025年全球庫存可能增加70萬桶/日,若OPEC+激進增產,油價下行壓力將顯著加劇。
OPEC強硬回應:傳聞“毫無根據”
面對市場騷動,OPEC秘書處迅速做出反應,稱50萬桶/日增產的傳聞“完全不準確且具有誤導性”。G8核心成員國(沙特、俄羅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等)尚未就此展開正式討論,強調任何產量決定都將基於市場數據,而非“媒體臆測”。ZeroHedge網站直指這些傳聞是“空頭操縱的煙霧彈”,意在壓低油價以便低位建倉。
OPEC的駁斥並非空穴來風。歷史數據顯示,該集團的實際增產量往往低於協議配額。例如,8月計劃增產43萬桶/日,但實際僅實現約75%,因部分成員國(如尼日利亞、安哥拉)受限於產能瓶頸,而伊拉克等國還在為此前超產進行補償性減產。路透社分析指出,OPEC+的謹慎態度反映了對供需平衡的重視,尤其是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仍存不確定性。
油價低位震盪:地緣與供需博弈加劇
受傳聞與駁斥的反覆拉鋸,油價在本週顯著承壓。布倫特原油期貨跌至66.65美元/桶,較上週下跌2.8%;WTI原油則觸及63.05美元/桶,月內累計跌幅達2.44%。EIA短期展望警告,若OPEC+未能有效協調,2026年初庫存積壓可能推低油價至60美元以下。然而,IEA月報也指出,2025年全球需求預計增長74萬桶/日,受OECD國家經濟韌性和新興市場煉廠高負荷(吞吐量達85.1萬桶/日)支撐,短期內油價跌勢或有限。地緣政治為市場增添更多變數。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石油出口近期重啓,日均增加23萬桶,進一步加劇供應壓力。與此同時,俄羅斯因西方制裁升級可能壓縮出口,潛在支撐油價。加沙衝突緩和可能削減油價中的戰爭溢價(約3-5美元/桶),但俄烏局勢仍是未解之謎。
市場觀點交鋒:謹慎樂觀還是過度悲觀?
市場對OPEC+策略的解讀呈現兩極分化。看多派認為,科威特等國的樂觀表態反映了需求基本面的紮實。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預測,2025年布倫特均價將維持在70美元上方,因全球航空燃油和石化需求持續復甦。
反觀看空派,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警告,OPEC+若加速增產,疊加非OPEC+的供應增長,油價可能在2026年跌破60美元,尤其是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