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月線兩連陰,4200林吉特支撐位正在面臨考驗
2025-10-31 18:35:21

外盤傳導與匯率壓力
日內行情的主導因素明確指向中國大商所植物油期貨的弱勢。大商所主力豆油合約下跌0.25%,棕櫚油合約跌幅為0.63%,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豆油價格亦微跌0.1%。這種聯動性源於全球植物油市場的競爭格局,棕櫚油價格常受替代油脂走勢牽引。一位吉隆坡交易員指出:“今日市場情緒受連盤棕油下跌主導,買盤動力明顯不足。”
與此同時,林吉特兑美元匯率升值0.26%,進一步削弱了以美元計價棕櫚油的進口吸引力。對於持有非林吉特貨幣的買家而言,成本壓力正在累積。
供需數據的矛盾信號
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環比增長4.3%,至150.2萬噸,這一數據雖呈現回暖跡象,但未能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另一關鍵產油國印尼將11月毛棕櫚油參考價微調至963.75美元/噸,較前月略有上調,反映出主產國對價格底線的堅守意圖。
然而,供應端潛在壓力不容忽視。南美大豆豐收預期與北美新作供應前景正在重塑全球油脂平衡表。近期美國大豆期貨一度觸及15個月高點,因市場傳聞中國承諾在未來數年採購數千萬噸美國農產品。這一動向可能加劇豆油對棕櫚油的替代競爭,尤其在中國植物油消費結構多元化的背景下。
機構視角:分歧與焦點
多家知名機構對後市判斷呈現分化。部分分析師認為,當前價格已反映短期利空,主產國出口韌性及生物柴油需求擴張將構築底部支撐。亦有觀點強調,全球庫存重建節奏與能源價格波動仍是關鍵變量:“若原油價格維持高位,棕櫚油在生物燃料領域的成本優勢將再度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資深行業顧問指出:“市場正在測試4000-4200林吉特區間的支撐強度。若未來一個月產量數據未出現超預期增長,價格有望在當前位置企穩反彈。”這一判斷與當前技術面走勢形成呼應。
未來路徑:關注結構性轉變
儘管短期市場情緒偏空,但潛在轉折點正在孕育。主產國政策調控、厄爾尼諾對2026年產量的潛在影響,以及全球可再生能源政策推進速度,都可能成為打破當前平衡的催化劑。對於專業交易者而言,需警惕基本面與市場情緒的背離——當價格深度貼水基本面時,任何邊際改善都可能引發修復性行情。
當前市場正處於新舊驅動轉換的窗口期,建議密切跟蹤產地庫存週轉效率與宏觀資金流向,這兩大因素或將決定下一階段價格的波動幅度與方向。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