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短線“賽點”來臨:技術面發出買入信號,但高庫存仍是隱形炸彈
2025-07-29 18:37:11

供需博弈下的價格支撐
儘管近期棕櫚油庫存壓力仍存,但市場對成本端的敏感度顯著提升。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企穩反彈,增強了棕櫚油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性價比優勢。另一方面,林吉特兑美元匯率微貶0.07%,間接提升了海外買家的採購意願。值得注意的是,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約(DBYcv1)日內上漲1.38%,棕櫚油合約(DCPcv1)跟漲0.61%,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油價格小幅回落0.11%,反映出亞洲市場對植物油的短期需求偏好。
吉隆坡某交易商表示:“部分投資者認為當前價格已接近技術支撐位,空頭回補行為進一步放大了反彈幅度。”這一觀點與盤面表現吻合——在連續兩日回調後,棕櫚油期貨在布林通道下軌3907林吉特附近獲得買盤承接。
機構視角:分歧中的平衡點
知名機構分析師對後市判斷呈現分化。LMC International認為:“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產量增速在第三季度可能放緩,若出口維持當前水平,庫存壓力將逐步緩解。”該機構特別強調,主產國的天氣擾動(如蘇門答臘局部乾旱)可能成為潛在利多因素。
然而,Goldman Sachs Commodities Research持謹慎態度:“全球植物油庫存消費比仍處於五年高位,中國和印度的高庫存可能抑制進口需求。”數據顯示,印度6月棕櫚油進口量環比下降12%,但該國即將到來的排燈節備貨季或為市場注入新的變量。
短期驅動與長線隱憂
從交易邏輯看,當前市場更關注即時供需變化而非遠期預期。原油價格波動與主產國政策調整仍是關鍵催化劑。馬來西亞政府近期重申將維持9月毛棕櫚油出口關税零税率,此舉有助於穩定市場份額。不過,若四季度南美大豆豐產預期兑現,豆油對棕櫚油的替代效應可能重新壓制價格。
技術面上,4250-4300林吉特區間存在明顯阻力,若突破則可能測試年內高點;反之,若失守4150林吉特支撐位,不排除回踩4000林吉特心理關口。對於專業交易者而言,在多重變量交織的背景下,密切跟蹤產地庫存數據與宏觀資金流向仍是制定策略的核心依據。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