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税政策新常態:交易員如何調整策略?
2025-08-13 19:59:32

市場約束弱化與政策冒險空間擴大
當前美股處於或接近歷史高位,市場波動率已降至多年低位,交易員逐漸適應了過去幾輪貿易摩擦中的關税消息。美股市場對關税調整的反應逐步趨於平穩,過去的“特朗普期權”在市場下跌時曾屢次被行使,而如今,全面關税15%-20%的放風已經不再被視為一種威脅性上限,而是市場對新常態的適應。這一變化表明,價格對新的關税衝擊的敏感度已顯著下降,短期內的風險溢價有所壓縮,市場對政策制定者的反應空間顯現出放寬跡象。隨着市場約束的弱化,美國政策制定者的行動空間擴大,貿易摩擦升級的觸發閾值也因此降低。
美國基本面提供緩衝,關税衝擊呈滯後特徵
美國二季度GDP環比回升至0.7%,且第三季度GDP增長也呈現出積極信號。儘管有分析預計2025年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1.8%,但依然高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且對2026年增速進行了上調至2.1%。儘管美國關税水平大幅上升,但尚未達到禁運的強度,對美國產出和通脹的衝擊呈現出緩慢和滯後的特點。這意味着,短期內美國並未面臨“硬着陸”的風險,政策制定者能夠在經濟增長和通脹之間找到一個相對平衡點,從而為繼續施壓貿易伙伴提供政策空間。
財政激勵作用增強,關税成為融資工具
美國海關關税收入在二季度創紀錄地達到了660億美元,7月又增加了28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月均收入僅為70億美元左右。在預算赤字依然高企的情況下,關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為美國提供了邊際自我融資的功能。儘管關税收入並非長期的解決方案,但其能為更強硬的貿易立場提供資金支持。此舉使得短期內財政供給壓力有所緩解,尤其在製造業迴流與基建投資的推動下,經濟增長與通脹的互動會進一步影響市場利率的定價。
外部約束較弱,雙邊壓力增大
儘管美國面臨多方的貿易摩擦壓力,但大多數經濟體保持謹慎態度,避免破壞多邊貿易規則與供應鏈穩定,而選擇通過在美投資和降低進口關税來換取降温。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博弈,使得“二元貿易體系”逐漸成型,部分區域內的關税差距得以擴大,有助於美國改善相對貿易條件,並進一步縮小年度貿易逆差。此時,美國在與各國的雙邊關係中取得了一定的競爭優勢,迫使一些國家在合作中作出更多讓步,強化了其貿易立場。
政治環境有利於貿易摩擦升級
目前,美國總統的黨內支持率處於較高水平,約為90%。此外,美國政府在通過“大而美法案”後,政治資本得到增強,且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政治壓力較小。這一政治背景為貿易摩擦升級創造了有利的窗口期。短期內,政策風險的方向性更傾向於“做多關税”,而在政治局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這種政策風險可能會以“單邊關税”形式持續升級。
全球經濟影響與市場反應
美國關税水平在2016年後顯著上升,已達到18.6%,超過了2024年底的2.5%以及2016年的1.5%,接近1930年代的歷史高位。預計這一變化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速下修0.4個百分點至3.0%,而美國自身將受到更大的衝擊,經濟增速將下降0.9%。然而,美國的再工業化與投資迴流或將逐步緩解這一影響。對歐洲經濟的影響則相對温和,預計將減少0.4個百分點。面對全球經濟增速的下修,市場將開始重新評估增長預期與風險溢價,尤其是在通脹與利率的再定價中,市場對不同資產的風險補償將更加敏感。
風險監控與觸發器
交易員密切關注幾個風險監測要點,包括關税清單擴圍及統一税率的實施進度、美國關税收入與進口替代的月度變化、貿易伙伴是否從雙邊轉為多邊反制等關鍵數據。此外,通脹傳導速度與美聯儲的反應,以及企業盈利指引中關税與成本轉嫁的相關表述,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結語
總的來看,市場定價邏輯的核心不在於是否升級,而在於升級的節奏與強度,以及市場對關税衝擊的邊際敏感度。在市場約束放鬆和政治環境有利的階段,貿易摩擦升級的風險更可能以“事件性抬頭、基本面消化”的方式呈現。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