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不需要數據?共識背後的驚人真相
2025-10-29 20:53:04
市場普遍聚焦週四凌晨的美聯儲利率決議,10月美聯儲調查顯示,92%的受訪者(含38位經濟學家、策略師及基金經理)預計美聯儲將在此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且84%認為12月將再次降息,54%預測明年1月會進行第三次降息,受訪者普遍預期今明兩年累計降息100個基點,到2026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將降至3.2%。
經濟數據作為降息依據明明缺失嚴重,為何依然多數人認為美聯儲將打開降息通道?

降息預期:勞動力市場壓力主導判斷
此次降息預期的形成,與美聯儲對雙重使命的權衡密切相關。儘管9月通脹數據仍顯韌性——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較8月的2.9%小幅上升,且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漲幅達3.0%,均高於美聯儲2%的長期目標,但勞動力市場的降温信號更受關注。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詹姆斯·奈特利指出,企業裁員風險正逐步顯現,亞馬遜近期已確認計劃削減約1.4萬個企業崗位,勞動力市場正成為美聯儲更緊迫的關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石油等行業均在裁員,裁員的本質是行業投入人力的邊際收益降低,甚至無法覆蓋邊際成本,也代表行業景氣在收縮,如果行業頭部公司都開始裁員,則意味行業整體盈利能力在下滑,這並不需要太多的數據支撐,看一下頭部公司就能明白。
這一判斷與牛津經濟研究院的觀點不謀而合,其報告指出,分析師普遍認為勞動力市場降温帶來的風險比持續的物價壓力更為緊迫,因此即便通脹未達目標,仍應推進25個基點的降息。事實上,美聯儲在9月已開啓降息週期,將短期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至4.25%的區間,為後續政策調整奠定了基調。
從政策傳導邏輯看,環聯公司(TransUnion)副總裁米歇爾·拉內裏解釋,降息通過降低借貸成本,既能為借款人減輕債務負擔,也能刺激信貸活動,目前已有早期跡象顯示信貸活動有所增加,這對經濟復甦具有潛在支撐作用。
決策困境:數據斷供與政治干預
然而,此次降息決策面臨的挑戰遠超常規。截至10月24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進入第24天,創下歷史第二長停擺紀錄,直接導致9月就業報告推遲發佈,美國勞工統計局大部分數據收集工作暫停,甚至可能影響11月通脹數據的正常發佈。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坦言,當前政策路徑"不存在無風險的選擇",由於官方數據缺失,美聯儲被迫轉向州級失業救濟申請報告、ADP《全國就業報告》等替代數據——該報告顯示9月美國私營部門僱主減少3.2萬個崗位,但這些數據的有效性遠不及官方"黃金標準",正如詹尼·蒙哥馬利·斯科特公司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蓋伊·勒巴斯所言:"蒙着眼睛在暴風雪中飛行,還沒有備用儀表,這樣的狀態絕不適合制定貨幣政策"。
數據缺失進一步放大了政策分歧。調查顯示,儘管多數人預計會降息,但僅有66%的受訪者認為"應該降息",38%明確反對。
反對者以理查德·伯恩斯坦顧問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伯恩斯坦為代表,他直言當前金融環境接近歷史寬鬆水平,GDP增速維持在3.5%至4%區間,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通脹仍遠高於目標,"在正常時期,美聯儲絕不可能選擇降息",暗示政治因素或干擾決策獨立性。
而支持者中,決策經濟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艾倫·西奈則呼籲更大力度降息,認為"勞動力市場疲軟和政府停擺正加劇衰退風險,有必要提前採取幅度更大的降息措施"。
對政策風險的判斷也呈現兩極分化:42%的受訪者擔憂美聯儲降息過度,40%則擔心降息不足。斯蒂費爾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林賽·皮格扎警告,在數據不足的情況下倉促降息,若後續通脹和就業形勢不支持,可能進一步加劇政策失誤,"美聯儲官員目前無法對任何事情得出明確結論,按理説應該暫停政策調整,等待更多信息"。
市場與經濟:機遇與隱憂並存
若降息落地,其影響將逐步滲透至經濟各層面。對普通民眾而言,裏姆斯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迪米特里·席爾瓦指出,利率變動的傳導週期通常需要6個月至1年,屆時信用卡、汽車貸款和抵押貸款的利息支出將有所減少,債務管理壓力有望緩解。
小企業作為創造就業的核心引擎,也將受益於借貸成本下降,緩解此前高利率帶來的經營壓力。不過WalletHub的調查顯示,儘管再一次降息總計可能為消費者節省超過10億美元,但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25個基點的降息不會對生活產生實質影響。
但是如果25bp沒有感覺,那持續降息呢?對於企業賬本上,如果利息分項數據大幅變小,報表將會變得好看很多,企業主也會更積極的評估自己的公司和制定今後的計劃。
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呈現"短期謹慎、長期樂觀"的特徵。調查顯示,經濟增長預期已連續五次上調(自4月宣佈對等關税以來),受訪者預測今年美國GDP增速為1.9%,2026年升至2.2%,2027年達2.3%;失業率預計明年升至4.5%左右,通脹率將逐步回落,今年年底約為3%,2027年降至2.6%。關税雖被視為經濟擴張的首要風險,但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其對通脹的影響目前低於預期,不過多數人認為這是"影響尚未全面顯現"且"企業未足額轉嫁成本"所致,長期風險仍需警惕。
股市繁榮是把雙刃劍需要降息呵護
股市方面,近80%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相關股票存在估值過高問題,平均估值溢價超20%,因此預計股市今年年底將維持當前水平,明年僅小幅上漲5%,股指累計的風險也可能成為美聯儲選擇預防性降息的原因之一,如果過大的累計漲幅遇見緊縮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出現資金踩踏,導致2008年的危機重演。
由於美國401K計劃,股市的好壞直接影響個人和企業的消費傾向,而在股市狂暴之際,降息很可能並不會使指數加速,反而可能促使利好兑現的恐高資金離場,同時保持寬鬆的客觀貨幣環境,使得股市可以在高位健康調整等待公司盈利改善。
總結:
數據缺失會影響美聯儲的利率決策,但市場經濟學家們依然眾多押注美聯儲降息,背後的考量肯定不只是經濟數據,而是各種角度的合力。
同時如果降息發生,美元指數或打開向下空間,同時也將向全球投放流動性,使得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得到喘息空間。
但未來儘管市場對降息路徑有清晰預期,但美聯儲內部的政策考量仍充滿變數。鮑威爾強調,停擺前的數據顯示經濟"可能正走在比預期更為穩健的軌道上",這與部分官員對經濟韌性的判斷形成呼應。
。
從9月會議紀要來看,美聯儲內部已存在顯著分歧,當時12名票委中有11人支持降息50個基點,但多位與會者在討論中對大幅降息提出異議,認為應採取25個基點的漸進式調整。
結合當前經濟信號,多數分析認為後續降息將回歸常規幅度。
對於美聯儲而言,在數據缺失與多重風險的夾擊下,每一次利率調整都如同在平衡木上行走。鮑威爾所言的"無風險路徑不存在",既是對當前政策困境的坦誠,也預示着未來一段時間,美聯儲將在密切追蹤經濟數據、傾聽市場聲音與堅守政策初心之間,繼續尋找最適合的前行方向。
而對市場與民眾而言,這場降息進程中的等待與博弈,仍將持續影響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