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需求過剩報警,全球巨頭卻瘋狂增產!背後的豪賭浮出水面
2025-10-31 20:35:48
只要供過於求的擔憂持續發酵,未來數個交易日的市場情緒預計仍將以看空為主導,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油價已經調四整天,但均牢牢守住10和20日均線。

本週末,由全球主要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OPEC+)將舉行會議。而就在此次會議召開前數日,美國剛對俄羅斯兩家大型石油公司實施限制,這兩家企業正是歐佩克+的核心盟友之一。
此類限制最初催生“供應收縮”的短期預期,推動美原油價格在近幾周實現顯著反彈。
但隨着會議臨近,市場預判歐佩克+將把俄羅斯石油產量受擾的因素納入考量,這或導致該組織在即將發佈的公告中,宣佈超出市場預期的增產規模。
但奇怪的現象是,面對OPEC可能發佈的增產計劃,油價並沒有明顯回落,同時各大產油企業紛紛跟進擴產。
2025年全年,歐佩克+始終維持逐步增產策略。
截至目前,該組織累計增產規模已達日均270萬桶,部分扭轉此前數年推行的自願減產舉措,並穩步向市場釋放更多供應。對於本週末的決議,市場預計至少將有日均13.7萬桶的增產幅度;但若歐佩克+決定對沖美國製裁引發的俄羅斯供應缺口,最終增產規模或進一步抬升。
本文簡單羅列了一下,在供給過剩矛盾下石油巨頭們依舊增產的動向跟進和可能的原因。
供需與價格壓力下,國際石油巨頭仍持續擴產
儘管今年原油價格走弱,且全球供應增速持續跑贏需求增速,為未來數月供應過剩埋下伏筆,但全球頭部國際石油公司仍在持續擴大產量。歐洲石油巨頭已重啓勘探與新油氣田開發佈局。此前數年,它們曾嘗試從可再生電力、綠氫、生物燃料等低碳能源項目中獲取利潤與合理回報,然而多數嘗試以失敗告終。
國際石油巨頭產量刷新歷史峯值,戰略重心重回油氣業務
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與雪佛龍(Chevron),在全球頂級頁岩產區——二疊紀盆地(Permian)實現創紀錄原油產量,同時押注圭亞那、哈薩克斯坦等國的國際項目擴產。
在埃克森美孚收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NaturalResources)、雪佛龍收購赫斯公司(Hess)後,這兩家美國巨頭於今年第二季度均披露,其二疊紀盆地及全球產量均刷新歷史峯值。法國道達爾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預計,儘管今年油價較去年每桶下跌10美元,但油氣產量提升仍將推動第三季度盈利增長。
其他歐洲石油巨頭殼牌(Shell)與英國石油公司(BP)的產量同樣呈上升態勢。
這些歐洲巨頭已將重心重新聚焦核心油氣業務,這一戰略轉向始於能源危機之後——能源危機使得能源安全與可負擔性的重要性超越可持續性,與此同時,高利率與供應鏈問題進一步壓縮清潔能源項目本就微薄的回報空間,導致眾多新能源項目喪失競爭力。
國際石油巨頭押注長線需求韌性,聚焦長期利潤無視市場波動
儘管國際石油巨頭與歐佩克+產油國的國家石油公司(今年這些國家持續解除減產)共同推升當前市場供應過剩壓力,但它們對承受當前低油價與市場過剩局面抱有信心。
國際石油巨頭已決定加大油氣領域投資,以滿足至少至2030年代中期的穩健需求,因此對短期基本面與供應過剩的噪音不再過度關注。
國際能源署(IEA)今年早些時候曾重申預測,認為石油需求將在本十年末觸及峯值,但國際石油巨頭普遍不認可2030年前會出現需求峯值。
英國石油公司去年曾提出,全球石油需求最早可能於今年達峯,但在上月發佈的最新年度《能源展望》中,該公司摒棄了這一判斷。
報告指出,由於能源效率提升幅度不及預期,預計石油需求將持續增長至2030年。
多數石油巨頭認為,石油需求峯值將出現在2030年代某個時點,但無人預期峯值後需求會快速下滑,且所有巨頭均表示,至2050年,油氣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與發展不可或缺的能源支撐。
埃克森美孚在《2025年全球展望》中表示:“石油與天然氣至關重要,目前尚無其他可行路徑能夠滿足全球能源需求。”
這家美國石油巨頭指出:“我們的《全球展望》預測,至2050年,石油與天然氣將佔據全球能源供應的半數以上。
我們預計,2030年後石油需求將趨於平穩,至2050年仍將維持在日均1億桶以上水平。”“所有主流可信情景均顯示,至2050年,石油與天然氣仍將是主導性能源品類。”
2025年能源安全情景報告對景氣側面進行了驗證
殼牌在《2025年能源安全情景》中對三種情景展開分析,結果均顯示:“未來數十年,每年需投入約6000億美元用於上游領域——因油氣田衰減速度是未來需求年降幅的兩至三倍。”
埃克森美孚及如今的歐洲石油巨頭均着眼長期佈局——以壓縮可再生能源投資為代價,加大新油氣供應投資,通過新增產量抵消在產油氣田加速自然減產的影響。
即便國際能源署上月也承認,受現有油田減產速度加快影響,要維持產量平穩,全球仍需開發新的油氣資源。這與該機構2021年的表述形成重大轉變——當時其稱,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情景下,“無需新增油氣投資”。
勘探也重新成為國際石油巨頭的核心議題,因這些公司對未來數十年其產品(石油)的需求穩定性抱有明確信心。今年晚些時候至明年初預計出現的大規模供應過剩,並未阻礙國際石油巨頭擴大產量的計劃。
它們正通過裁員數千人削減成本,以確保在每桶60美元油價水平下,仍可向股東兑現股息分紅。多家公司已承諾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成本優化,並精簡公司架構。此舉旨在清除運營低效與超額成本,同時在油價遠低於2022年高點的背景下,維持對股東的回報水平。
今年,油氣產量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油價走弱的負面影響。分析師表示,產量增加也讓這些全球頭部石油公司為未來一兩年內供應過剩局面緩解後的利潤增長提前佈局。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貝蒂·蔣(BettyJiang)本週表示:“當前湧入市場的新增供應正收窄歐佩克閒置產能空間,因此市場曙光已現。”
“無論是2026年下半年還是2027年,市場供需平衡終將收緊,僅是時間問題。”
技術分析:
美原油12月期貨合約經歷事件驅動快速反彈後,之後牢牢守住10、20日均線,59.40和58.48關鍵價位也未觸碰到,顯示了油價的韌性。
原油如能繼續維持當前價格水平,則5日線、30日線會下移,併成為支撐,油價有望突破61.30,迴歸到上箱體,並在上箱體區域運行。

(美原油12月期貨合約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北京時間20:27,美原油12月期貨合約現報60.44美元/桶。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