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税遭遇“滑鐵盧”,美最高法院大法官質疑其合法性
2025-11-06 10:30:18
保守派與自由派大法官對聯邦副總檢察長D·約翰·索爾就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税的方式提出尖鋭質詢,批評者稱此舉侵犯了國會的徵税權。

聯邦下級法院裁定,特朗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所聲稱的法律授權並不成立,無權對來自許多美國貿易伙伴的進口商品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税”,也無權對加拿大、中國和墨西哥的產品徵收芬太尼關税。
為關税政策辯護的索爾堅稱該政策基於規制對外貿易的權力,他表示:“這些是管制性關税,並非旨在增加財政收入的税種。”
案件口頭辯論開始後不久,索爾即指出:“這些關税產生財政收入只是附帶效應。”
自由派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當庭反駁道:“您聲稱關税不是税收,但這恰恰就是税收。”她進一步強調:“這些關税正在從美國公民身上榨取資金,形成財政收入。”
索托馬約爾大法官隨後指出,自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頒佈以來,除特朗普外沒有任何一位總統曾憑藉該法實施關税。
最高法院六位保守派大法官之一尼爾·戈薩奇向索爾施壓,指出特朗普以所謂貿易失衡和芬太尼流入美國的國際緊急狀態為由,在未經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單方面徵收關税。戈薩奇質問道:“當總統直接否決國會收回權力的立法時,會產生什麼後果?”
他進一步指出:“這意味着國會一旦將權力讓渡給總統,實際上就再也無法收回。這形成了一種單向機制,導致行政權力逐步持續膨脹,而民選代表的權力則不斷被侵蝕。”
其他保守派大法官——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埃米·科尼·巴雷特、佈雷特·卡瓦諾和塞繆爾·阿利托——也相繼對索爾提出質疑。
關税政策的經濟衝擊
受關税影響的企業和美國12個州(其中大部分由民主黨領導)對關税提出了挑戰。
這些關税對多數國家設定了10%的基準税率,而對印度和巴西的商品税率最高可達50%。
據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估算,若這些關税得以維持,到2035年將為美國帶來3萬億美元的額外財政收入。
該機構上週披露,聯邦政府在2025財年下半年徵收了1510億美元的關税收入,較2024財年同期激增近300%。
國會的權力
本案原告律師尼爾·卡蒂亞爾在開場陳述中直言“關税就是税收”,呼應了多位大法官對索爾提出的核心議題。他強調:“我國建國先賢將徵税權唯獨賦予國會。”
卡蒂亞爾隨後指出:“我們認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不允許這種對全球關税體系的破壞行為。”
當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問及關税是否涉及總統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時(正如索爾所主張),卡蒂亞爾回應道:“我們同意關税確實涉及外交政策層面。”但他緊接着補充道:“但建國先賢在憲法中將徵税權明確授予了國會。”
卡蒂亞爾還指出,儘管美方聲稱實施對等關税是為解決貿易逆差,但特朗普卻對盟國瑞士徵收了39%的進口關税——儘管美國對該國長期保持貿易順差。他強調:“這是美國曆史上任何一位總統都未曾有過的做法。”
特朗普對最高法院施加了巨大壓力,要求其維持他所依賴的關税政策,這些關税已成為他在經濟和外交政策上的重要工具。若法院作出不利於特朗普的裁決,將標誌着一次重大轉變,因為法院此前曾在多項裁決中暫時支持他的廣泛行動,包括打擊非法移民、解僱聯邦機構官員,以及禁止跨性別者服役等多個領域。
特朗普還援引其他法律徵收了一些額外關税。而這些法律並不在本案的審理範圍之內。
最高法院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聽取爭論後做出裁決,但政府已要求最高法院在此案中迅速採取行動。
最高法院已聽取超過兩個半小時的法庭辯論,但不會在週三就此案作出判決。目前尚不清楚裁決何時公佈,但特朗普政府已要求加速審理進程。
貿易報復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應對“異常和特殊威脅”的權力。該法在歷史上曾被用於對敵人實施制裁或凍結其資產。
Sauer説,特朗普認定,美國的貿易赤字已將美國帶到了經濟和國家安全災難的邊緣,徵收關税有助於特朗普就貿易協議進行談判,而解除這些協議“將使我們面臨更具侵略性的國家的無情貿易報復,並使美國從強大走向失敗,帶來破壞性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後果”。
特朗普重返總統寶座後挑起了一場全球貿易戰,疏遠了貿易伙伴,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波動,助長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特朗普通過徵收關税來獲取讓步和重新談判貿易協議,並以此為砝碼懲罰在非貿易政治問題上惹怒他的國家。
Sauer在強調總統在外交事務領域的權力時告訴大法官們,“重大問題”原則不應適用於這一情況。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從2月4日到9月23日,基於《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關税估計產生了890億美元的税收。
關税政策批評者指出,關税最終大多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聽證會後,對關税政策提起訴訟的原告之一V.O.S. Selections公司負責人維克多·歐文·施瓦茨發表聲明稱:“近40年來,我們家族白手起家創立這份事業。如今,肆意妄為的關税政策正危及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
這家葡萄酒和烈酒進口企業的負責人指出:“必須明確:這些關税並非由外國政府或企業支付,真正買單的是像我這樣的美國企業以及美國消費者——政府每月徵收的數十億美元税款最終都轉嫁到我們身上。”
他強調:“與以往國會制定、企業可預先規劃的關税不同,這些新關税具有隨意性、不可預測性,完全違背商業規律。”
特朗普則堅稱關税對保護美國經濟與公民至關重要。他表示關税能強力促使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
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帖子中寫道:“若勝訴,我們將獲得巨大而公平的金融與國家安全保障。
”
他進一步表示:“若敗訴,我們在面對多年來利用我們的國家時將毫無招架之力。當前股市連創新高,我國享有的國際尊重也達到空前高度。”
“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關税帶來的經濟安全,以及我們憑藉關税談判達成的各項協議。”
關税政策批評者指出,真正的經濟損失並非由外國製造商承擔,而是由支付關税的美國進口商承受,這些額外成本最終大多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美國財長貝森特稱,關税聽證會後他感到非常樂觀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三表示,在最高法院就特朗普總統的全面關税合法性舉行聽證會後,他感到“非常非常樂觀”。
貝森特告訴福克斯商業新聞電視台,他認為質疑特朗普關税的原告“幾乎讓自己難堪”,他相信最高法院會推翻下級法院關於關税非法的裁決。
貝森特在九月份提交的法庭文件中警告,若最高法院裁定關税違法且推遲至明年夏季才公佈裁決,美國可能面臨超過75000億美元的退税款。貝森特出席了週三的聽證會。
隨後在X平台發文中,貝森特稱讚副檢察長索爾“就運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應對特朗普總統宣佈的緊急狀態之必要性提出了有力且令人信服的論證”。
他更指原告律師尼爾·卡蒂亞爾和本傑明·古特曼“暴露出對特朗普政府貿易目標根本性的誤解與曲解”,並諷刺道:“兩位律師竟主張總統有權實施禁運或配額制,因為這些措施不影響政府財政收入——這種對經濟學的驚人無知,在最高法院發表如此言論實在令人汗顏。”
當被問及如果最高法院維持原判,政府將如何歸還已經收取的大量資金時,貝森特説:“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我相信我們不必這樣做。”
此案被視為對特朗普的關鍵法律考驗,儘管他在第二任期內已就其他政策多次獲得最高法院的有利裁決。
預測市場交易員大幅下調特朗普關税在最高法院裁決後存續的幾率
交易員大幅下調了對最高法院維持特朗普總統激進關税政策的預期概率,此前大法官們週三表示懷疑關於政府關税權力的合法性。
在Kalshi平台上,與法院是否支持特朗普關税政策相關的合約賠率從週三聽證會前的近50%降至約30%。

Polymarket平台上類似合約的賠率從本週早些時候的40%以上跌至30%左右,這表明交易員越來越傾向於認為法官們可能會否決該政策。

行情波動源於多位保守派大法官與自由派同事共同對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徵收關税的廣泛權力表示質疑。
預測市場允許交易者對現實事件進行押注,在高關注度法庭聽證會期間往往對感知到的信號作出快速反應。週三的行情變化表明,交易者將大法官們的審案態度視為總統貿易議程遭遇阻力的風向標。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