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油高位庫存的“紙老虎”時刻:拐點已至?
2025-11-10 19:10:16

基本面:庫存高壓與需求隱憂並存
MPOB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已連續第八個月攀升,達到六年半高位。儘管當月出口量激增16.4%至147萬噸,但產量同期增長11.3%至197萬噸,創下十年同期峯值,導致庫存總量進一步累積至215萬噸。吉隆坡某交易員指出,這一數據“僅能提供温和的看漲基調”,但市場實際驅動力量有限。
更值得關注的是,11月前10日的出口初值顯著疲軟。獨立檢驗機構數據顯示,此期間馬來西亞棕櫚油產品出口量環比下降9.5%至12.3%,反映出主要進口國補庫動力不足。與此同時,林吉特對美元匯率日內升值0.38%,進一步削弱了以美元計價商品的吸引力。
關聯市場:油脂板塊與能源屬性角力
外部市場方面,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豆油合約上漲0.62%,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約收高0.71%,棕櫚油合約跟漲0.12%。競品油脂的強勢為棕櫚油提供部分比價支撐,但未能完全對沖其自身基本面壓力。
能源市場則傳遞出積極信號。原油價格因市場預期美國政府停擺僵局即將解決而走強,增強了棕櫚油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競爭力。不過,這一利好尚未形成規模性買盤推動。
政策動態與機構觀點
知名機構分析師指出,當前市場核心矛盾在於“供給端的持續性擴張與需求端的不確定性”。某東南亞種植園企業研究員強調:“若11月產量保持高位而出口未能改善,庫存壓力或迫使價格下探4000林吉特心理關口。”另一家新加坡貿易公司則提醒關注中國政策動向——中國海關宣佈自11月10日起恢復三家美國企業的大豆進口許可,並解除對美國木材的進口限制。這一舉措可能間接影響植物油貿易流向,但具體效應仍需觀察實際採購節奏。
未來關注點與邏輯推演
短期來看,市場需重點關注以下變量:首先,11月全月出口數據能否扭轉上半月頹勢,尤其是印度與中國兩大買家的採購節奏;其次,東南亞季節性減產週期是否如期而至,當前氣象模型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對產量的抑制效應可能推遲至2026年一季度顯現;最後,能源市場波動對生物柴油摻混經濟性的影響,若原油價格突破當前區間,或引發工業需求端結構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長線視角下減產預期可能支撐價格回升,但現階段庫存壓力與貨幣環境仍構成上行阻力。因此,任何對未來價格的樂觀預測均需建立在“庫存見頂”與“外部市場協同走強”的前提之下,二者缺一不可。
棕櫚油市場正處於多空力量的微妙平衡中。MPOB數據雖未引發恐慌性拋售,但高庫存與弱出口的組合拳牢牢壓制了反彈空間。專業投資者需警惕宏觀環境與產業週期的錯配風險,在數據驗證前保持謹慎。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