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日元展望:日本GDP意外表現加劇日本央行加息押注,貨幣對走勢仍取決於美國經濟
2025-08-15 19:08:59

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現超預期,加大了市場對日本央行(BoJ)加息的押注,但美元/日元的走勢仍取決於美國經濟狀況,零售銷售數據與進口價格數據現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美元/日元匯率的主導驅動因素仍是美國經濟與政策背景,下一批關鍵信號可能來自週五晚些時候公佈的零售銷售數據與進口價格數據。
華僑銀行(OCBC)外匯分析師Frances Cheung與Christopher Wong指出,美國財長貝森特澄清並未呼籲日本加息,這一消息助推了美元/日元的反彈。今日早間,日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好於預期,推動美元/日元進一步回撤。日本的薪資增長、服務業通脹範圍擴大以及樂觀的經濟活動,應會持續為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提供支撐。美聯儲與日本央行政策分歧的再度擴大,將成為美元/日元匯率下行趨勢的核心支撐因素。”
貿易提振日本GDP
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度呈現超預期表現,實際GDP環比增長0.3%,增速為市場預期的三倍。此次經濟意外向好主要由貿易推動:儘管受到美國關税影響,日本出口仍激增2%,使得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0.3個百分點。
私人消費佔日本經濟活動的比重超50%,是通脹壓力的重要驅動因素。該指標本季度增長0.2%,為預期值的兩倍。日本央行會對消費者韌性的信號感到鼓舞,但可能仍需看到薪資增長進一步轉化為更強勁的消費支出後,才會確信通脹具備自我維持能力。
GDP平減指數(一項衡量國內所有生產商品與服務價格變化的廣泛經濟通脹指標)同比上漲3%,較第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企穩、貿易保持韌性、通脹維持高位,這些因素共同強化了日本央行在年底前重啓加息的合理性。儘管這可能會令貝森特感到滿意——他本週罕見表態稱日本央行在抗通脹方面行動滯後——但就美元/日元長期走勢的主導驅動因素而言,其仍幾乎完全由美國方面決定。
美國零售銷售與進口價格數據成焦點
在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報告已公佈的背景下,週五晚些時候發佈的零售銷售數據與進口價格數據成為下一批可能影響美元/日元走勢的風險事件——這些數據將揭示更高關税對上游價格壓力及消費者行為的實際影響。
週四公佈的PPI報告表現強勁,顯示服務價格上漲,與CPI報告中的細節相呼應,這一消息已引發美元/日元匯率反轉。若此次零售銷售與進口價格數據再度超預期,美元/日元的看漲走勢可能在週末前進一步延續。
特朗普與普京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峯會或令匯率走勢更加複雜,但由於市場普遍預計此次峯會難有重大進展,其對避險對沖交易活動的影響可能有限。
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引發美元/日元劇烈波動
以常規標準衡量,近期美元/日元匯率走勢略顯反常,這很可能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實際狀況的不確定性。美國就業增長已大幅放緩,但薪資與服務通脹仍保持堅挺,且目前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出現大規模裁員。儘管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進行今年首次降息,但倘若7月非農就業報告被證實是異常波動(而非如12個月前那樣開啓趨勢性變化),這一預期可能會迅速改變。

(美元/日元日圖 )
受此影響,自非農就業報告公佈以來,美元/日元一直在窄幅區間內震盪:匯率跌至147.00下方時會吸引買盤入場,而升至148.00上方時則會遭遇賣盤壓制。週四日線圖上出現的“錘子線”形態,暗示在週五數據公佈前匯率存在上行風險,但考慮到近期的震盪走勢,難以對這一信號賦予過高權重。
同時,動量指標也未釋放明確信號:相對強弱指數(RSI,14日週期)與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均在中性水平附近走平,這意味着市場應更關注匯率的實際走勢。
若數據推動匯率突破當前震盪區間,支撐位將分別見於146.00與144.40,阻力位則位於149.00與151.00。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