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如火就業如冰:美聯儲的“燙手山芋”何時落地?
2025-09-12 08:58:11

通脹回暖:必需品價格悄然抬升的隱秘推手
回溯上個月,美國勞工部在週四(9月11日)發佈的報告中清晰顯示,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攀升了2.9%,這不僅是年初以來的峯值,還比7月的2.7%和4月的低谷2.3%都要高出一截。預測專家們早有預感,企業會逐步將進口關税帶來的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這份數據正好印證了他們的判斷。想想看,汽車和服裝這些日常剛需商品的價格加速上漲,食品和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的開支也跟着水漲船高。這種漲幅雖在意料之中,卻像一股暖流,悄無聲息地滲入每個家庭的賬單。
更值得留意的是,剔除了食品和能源這些波動性強的項目後——經濟學家們常把這個叫作核心通脹指標——物價同比漲幅達到了3.1%,同樣貼合市場預期。整體來看,今年的物價走勢遠沒有春天時那麼驚心動魄,那時特朗普總統宣佈大規模關税上調,引發了廣泛恐慌。報告中透露出一個微妙的信號:批發商和零售商似乎在拉長成本轉嫁的週期,避免了價格的急劇“爆炸”。斯坦福經濟政策研究所的政策研究員Daniel Hornung一針見血地説,這固然是壞消息,因為通脹在穩步爬坡,但好在它沒有失控。
就業市場的暗流:失業申請激增背後的就業寒意
與通脹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勞動力市場的疲軟跡象正如烏雲般聚攏。週四另一份數據更添一把火:經季節調整後的上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大幅跳升,觸及2021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這數字雖可能受節假日縮短工作周等短期因素影響,但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更深層的隱憂。今年夏天,就業增長的速度已然從高歌猛進轉為步履蹣跚,失業率則在緩慢卻堅定的節奏中向上爬升。
如果這種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上升勢頭持續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它往往預示着更多企業開始緊縮招聘,甚至轉向裁員——過去兩年,那種招聘和解僱都相對平穩的勞動力市場平衡,正面臨被打破的風險。富國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Sarah House觀察到,關税相關的商品價格波動不均:汽車和服裝漲勢迅猛,而輪胎和傢俱等則稍有緩和。但總體趨勢下,商品價格仍在頑強上行,這讓就業市場的壓力雪上加霜。
美聯儲的十字路口:降息預期與通脹隱憂的拉鋸
股市反應卻出奇地樂觀,美國三大股指齊刷刷創下新高,投資者們押注美聯儲將在下週會議上啓動降息,並在後續幾次會議中步步跟進。上週那份低迷的8月份就業報告已點燃了9月降息的火苗,週四的通脹數據則進一步澆油添柴。但這也留下一個懸而未決的謎題:在勞動力市場疲軟證據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美聯儲會以何種力度推進降息?鮑威爾主席在內的官員們最近幾周已釋放信號,勞動力市場的冷卻讓他們更有底氣視通脹為“一錘子買賣”,而非持久頑疾。
美聯儲全年糾纏的一個核心難題在於,關税引發的通脹是曇花一現,還是會演變為根深蒂固的成本螺旋?譬如,成本上漲是否會像2021和2022年那樣,激發工人集體追逐更高薪資?這答案恐怕要拖到明年才能浮出水面,讓當下政策制定如履薄冰。更現實的衝擊已然顯現:荷美爾食品、斯味可和Ace Hardware等企業正借肉價上漲和關税為由提價;沃爾瑪、Target和百思買等零售巨頭也已實施部分關税相關漲價,更多調整箭在弦上。特朗普政府曾信誓旦旦地説,關税不會推高通脹,反而會讓美國更富裕,但現實的賬單似乎在打臉。
食品漲價的民生痛點:從咖啡到蘋果的日常“驚喜”
食品雜貨的漲勢尤其扎眼,7月小幅回落之後,8月環比躍升0.6%。過去一年,咖啡價格狂飆21%,生牛排緊隨其後漲17%,蘋果也貴了10%。這些不是抽象數字,而是超市貨架上觸手可及的現實,讓消費者在結賬時不由多看一眼錢包。
美聯儲更偏愛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將於本月晚些時候由商務部發布,預測顯示8月數據可能比CPI温和許多,因為PCE基於CPI和週三的批發價格指數編制。美國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Stephen Juneau評論道,從美聯儲視角看,這報告不算太糟——尤其是他們更在意PCE的温和信號。
結語:消費者信心搖擺,經濟“滯脹”幽靈再現
通脹的頑強與就業的疲憊交織成網,不僅考驗美聯儲的智慧,也在悄然侵蝕消費者的信心。Sarah House感慨,這種漲幅雖遠不及過去幾年那場罕見的物價風暴,但消費者早已不像從前那樣遊刃有餘。面對就業市場的陰霾,他們的消化能力正被一點點蠶食。美聯儲的下一步棋,將決定這場拉鋸戰的走向:是果斷降息穩住就業,還是謹慎觀望以防通脹反撲?無論如何,這個“燙手山芋”已燙到了每個人手中,未來的日子,恐怕少不了些許不安。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