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降息懸念全繫於此!五張圖秒懂決策密碼
2025-09-17 10:53:16

迄今為止,美聯儲始終未應特朗普總統的要求下調基準利率(該利率直接影響企業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特朗普指出,今年以來通脹一直相對温和,這證明美聯儲在降低借貸成本方面行動過緩。
除特朗普的降息壓力外,美聯儲在9月17日會議前還面臨日益增長的經濟不確定性,這加大了利率決策的風險權重。
一方面,勞動力市場正顯現疲軟跡象:招聘活動陷入停滯,這成為支持降息的理由。但另一方面,在特朗普政府關税政策的壓力下,通脹正悄然攀升——美聯儲此前一直以此為由,維持今年基準利率不變。
更復雜的是特朗普對美聯儲的降息施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通過強調美聯儲獨立性予以回應,指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決策依據是經濟數據而非政治壓力。
維拉諾瓦大學經濟學教授伊拉斯謨·克爾斯汀指出:“委員會需要全面評估經濟面臨的最大下行風險,並在會議結束時進行權重衡量——這既是科學,也是藝術。”
美聯儲何時公佈利率決定?
美聯儲將於美東時間9月17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2點)公佈最新利率決定。
根據CME FedWatch工具顯示,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96%,該工具還指出,大幅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僅有4%。
經濟學家還將密切關注美聯儲是否會就2025年後續兩次會議(10月與12月)的降息路徑提供前瞻指引。
哪些數據將決定美聯儲的決策?
美聯儲肩負所謂“雙重使命”,即保持低通脹的同時實現充分就業。
但這兩個目標可能存在衝突:通脹上升需要美聯儲通過加息來抑制,而加息會提高企業和消費者的借貸成本從而壓制支出;反之,應對高失業率的最有效手段是降息,因為降低利率可減少企業擴張成本並促進招聘。
2022年通脹飆升至40年高位後,美聯儲持續上調基準利率。隨着通脹率在2024年回落,美聯儲啓動降息週期,但自去年12月以來一直維持利率穩定。
美聯儲官員將密切審視通脹與就業數據,以權衡雙重使命中哪一方需要優先關注。

(聯邦基金利率與CPI走勢對比圖)
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正顯現疲軟跡象:包括特朗普誓言要重振的製造業在內的多個行業,在8月均出現崗位削減。這導致招聘活動顯著放緩——6月至8月僱主月均新增就業人數僅為2.9萬,遠低於2024年月均約10.6萬的水平。
克爾斯汀對此表示:“權衡這兩個相互衝突的目標將非常困難,但這正是美聯儲必須面對的挑戰。”

(美國月度就業人數變化圖)
美國有着與其他國家不同的難題?
特朗普通過對比其他央行的決策來批評美聯儲今年按兵不動的做法,他指出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等機構均已下調借貸成本。
特朗普在6月的社交媒體發文中寫道:“歐洲已降息10次,我們卻一次都沒有。沒有通脹,經濟強勁——我們的利率至少應該降低兩到三個百分點!”

(全球主要經濟體政策利率對比圖)
然而美國正面臨其他國家未曾遭遇的迫切難題:特朗普實施的關税政策。
由於關税是美國企業直接向聯邦政府繳納的進口税,其成本主要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而非由他國支付。白宮聲稱海外出口商是關税的主要承受者,同時特朗普政府官員辯稱,從長期看與美國經濟夥伴實現更均衡的貿易將創造就業機會、振興製造業併為聯邦政府帶來收入。
鑑於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進口關税將重新點燃美國通脹,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關税視為美聯儲保持審慎的原因之一。密切受關注的通脹指標——CPI在8月同比上漲2.9%,創下自1月以來最大漲幅。CPI數據顯示,咖啡、音頻設備和家用傢俱等高度依賴進口的商品上月漲幅最為顯著。
若其他央行放緩寬鬆步伐而美聯儲加速降息,美元相對利差優勢收縮。
美國消費者的承受力如何?
許多美國人對經濟前景趨於悲觀,從住房到食品雜貨等各方面成本上升讓他們倍感壓力。
近期CBS新聞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美國人表示過去幾周價格持續上漲,且相同比例人羣預計這一趨勢將繼續。超過半數消費者認為美國經濟正在惡化,僅約四分之一人認為經濟好轉。
自4月跌至2.3%(略高於美聯儲2%目標)的年率以來,CPI已持續攀升。

(信用卡逾期趨勢圖)
與此同時,特朗普總統指出2025年大部分時間內接近7%的抵押貸款利率是導致房地產市場疲軟的原因。
總統在8月19日的社交媒體發文中寫道:“有沒有人能告訴鮑威爾,他總是太遲,他正在嚴重損害住房行業?因為他的政策,人們無法獲得抵押貸款。現在根本沒有通脹,所有跡象都表明應該大幅降息。”

(美國30年期固定利率房貸平均利率圖)
但房貸利率除受美聯儲基準利率影響外,還取決於美國經濟強度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等多種因素。近期由於市場預期美聯儲降息及經濟數據疲軟,房貸利率已出現下降——在9月11日當週降至6.35%。
專家指出,即便如此,降息仍可通過降低借貸成本為部分消費者緩解壓力。
Bankrate金融分析師斯蒂芬·凱茨在郵件中表示:“利率下行環境將為借款人提供喘息空間,無論是揹負7%房貸的業主,還是希望重組學生貸款和信用卡債務的應屆畢業生,更低利率都將通過再融資或債務整合的機會,減輕眾多負債家庭的負擔。”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