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飆升至七週高點:美國庫存意外減少疊加地緣供應擔憂
2025-09-25 02:17:10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上週美國原油庫存減少60.7萬桶,遠低於路透社分析師調查預期的23.5萬桶增幅,但較美國石油協會(API)週二報告的380萬桶降幅温和。

期貨市場方面,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23(北京時間01:23),布倫特原油期貨(LCOc1)上漲1.64美元,至每桶69.27美元,漲幅2.4%;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CLc1)上漲1.59美元,至每桶65.00美元,漲幅2.5%。這有望使布倫特創下8月1日以來最高收盤價,而WTI則觸及9月2日高點。
儘管全球供應預期整體寬鬆,但短期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主導油價的“黑天鵝”因素,推動市場情緒向看漲傾斜。
EIA庫存數據全面下降提振市場信心
EIA報告不僅顯示原油庫存意外去化,還揭示餾分油和汽油庫存同步下降,形成“庫存三殺”局面。Again Capital合夥人約翰·基爾達夫(John Kilduff)評論稱:“鑑於庫存全面下降,這份報告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此類數據強化了市場對需求復甦的樂觀預期,尤其在美國夏季駕車高峯期結束後,煉廠開工率回升跡象初現。路透社調查顯示,分析師原本預期庫存小幅積累,但實際降幅超出預期,凸顯了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的庫存動態對價格的即時影響力。國際能源署(IEA)在9月月報中指出,全球庫存雖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以每日250萬桶的速度累積,但短期波動可能放大供應緊俏信號。
這一庫存意外或標誌着市場從夏季低迷向秋季不確定性的過渡,投資者需警惕後續數據對OPEC+產量的潛在反饋。
地緣政治催化劑: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升級
地緣風險再度成為油價“催化劑”,烏克蘭軍隊夜間襲擊俄羅斯伏爾加格勒地區兩座石油泵站的消息,進一步推高了市場恐慌。俄羅斯新羅西斯克市——黑海主要石油和糧食出口港——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凸顯基礎設施脆弱性。PVM石油協會分析師塔馬斯·瓦爾加(Tamas Varga)表示:“最近的焦點又轉移到東歐以及可能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
貿易商反饋顯示,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已導致俄羅斯煉油廠開工率下降,引發部分燃料等級短缺。此前,基輔加大對能源基礎設施的打擊力度,旨在削弱莫斯科的出口收入。俄羅斯財政部提議將2026年增值税從20%上調至22%,以資助軍費並抑制預算赤字,這將是俄烏戰爭爆發的第五個年頭。俄羅斯作為2024年全球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和OPEC+成員,其供應穩定性備受考驗。CNBC分析師指出,新制裁可能進一步壓縮俄羅斯出口,類似於今年早些時候對伊朗“影子船隊”的打擊,導致全球貿易物流複雜化。
歐盟擬於9月3日起降低俄羅斯石油價格上限,作為第18輪制裁的一部分,進一步加劇供應不確定性。
美國政策轉向:特朗普言論點燃供應擔憂
美國政治動態亦注入不確定性。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相信烏克蘭能收復所有被俄羅斯佔領領土,此言標誌着華盛頓對基輔立場的突然轉向。本月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敦促歐盟加速淘汰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進口。達拉斯聯儲報告顯示,美國主要產油州(德克薩斯、路易斯安那和新墨西哥)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及活動在2025年第三季度略有下降,部分歸因於地緣風險引發的投資謹慎。
雪佛龍因美國許可證問題限制委內瑞拉石油出口,進一步放大短期看漲情緒。世界銀行博客分析稱,地緣緊張往往通過“風險溢價”渠道放大油價波動,類似於中東衝突初期布倫特價格飆升4%的情景。
然而,歐洲央行研究強調,這種衝擊多為需求負面效應,若涉及關鍵產油國,則可能轉化為供應中斷,推動價格上行。
伊朗與伊拉克的雙重壓力:制裁與出口協議博弈
伊朗供應前景同樣黯淡。伊朗石油部長穆赫辛·帕克內賈德表示,不會為石油銷售增加“新的繁重限制”,並將繼續向中國出口,但聯合國本週可能恢復對伊朗鈾濃縮活動的制裁。總統佩澤什基安在聯合國大會上重申伊朗無意製造核武器。2024年,伊朗作為OPEC第三大原油生產國(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其出口穩定性至關重要。IEA警告,新制裁可能僅温和影響供應流,但出口已呈下降趨勢。
伊拉克方面,儘管八家國際石油公司在庫爾德斯坦與聯邦及地區政府達成原則性協議恢復出口,但原油價格仍上漲。2024年伊拉克為OPEC第二大生產國,庫爾德管道中斷曾威脅每日23萬桶供應。AInvest分析指出,2025年地緣緊張如以色列對伊朗打擊,已引發布倫特7-11%的價格spikes,凸顯中東“蝴蝶效應”。
行業傘狀組織強調,協議雖緩解短期恐慌,但債務擔保問題仍存隱患。
價格展望:短期看漲,中期承壓
多家機構對當前漲勢持謹慎樂觀。EIA短期能源展望預測,布倫特價格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降至59美元/桶,受OPEC+增產和庫存累積拖累,但承認地緣風險可能推高短期溢價。IEA月報補充,全球供應預計2025年增長270萬桶/日,非OPEC+貢獻1.4萬桶/日,但俄羅斯和伊朗制裁或逆轉平衡。
CNBC評論稱,庫存抽降與中東緊張“雙劍合璧”,類似於3月伊朗制裁後油價上漲逾1美元的情景。
Neuberger Berman投資觀點認為,地緣風險溢價已達10-12美元/桶,但衝突升級/降級循環將維持波動。
AInvest策略師建議,投資者通過期權對沖波動,同時關注OPEC+10月增產137,000桶/日的緩衝。
總體而言,媒體共識是:短期供應擔憂主導,但2026年過剩風險(每日160萬桶庫存增長)將壓低價格至51美元/桶。
市場韌性將受考驗
油價本輪反彈雖強勁,但嵌入更廣泛的不確定性中。IEA強調,電動車銷量激增(2025年預計超2000萬輛)將抑制需求峯值,而非OPEC+供應擴張提供緩衝。
達拉斯聯儲模擬顯示,即使霍爾木茲海峽短暫關閉,通脹影響也僅為短期1.3個百分點。
對於交易者而言,Bookmap分析建議,利用地緣新聞捕捉期貨波動機會,同時分散至新興市場以對沖風險。
在2025年地緣“新常態”下,油市韌性將經受考驗,但供應過剩的陰影已悄然逼近。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