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強勢埋下自毀的種子?IMF警示:亞洲韌性面臨關税考驗
2025-10-24 15:13:28

美元升值引爆三重危機
斯里尼瓦桑指出,若美聯儲持續降息,隨之而來的美元貶值將給予亞洲央行更寬鬆的政策空間——既能通過貨幣寬鬆支持本土經濟,又無需過度擔憂資本外流風險。
他表示,低利率與長期收益率下行趨勢為亞洲各國政府及企業創造了低成本融資環境,助力其抵禦美國加徵關税的衝擊。
但斯里尼瓦桑警告,當前有利的金融條件可能發生逆轉。他於上週在華盛頓接受專訪時坦言:“若利率開始攀升,特別是長期利率,將對亞洲產生重大沖擊——該地區償債成本佔收入比重始終居高不下,這將成為嚴峻挑戰。”
他強調:“美元若進入升值通道,同樣會波及亞洲,雖然金融條件至今提供着有力支撐,但其隨時可能轉向。這正是亞洲面臨的最大風險。”
短期搶出口難掩長期隱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5年亞洲經濟將增長4.5%,較去年4.6%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比其4月預估上調0.6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於在美國加徵關税前搶運出口帶來的強勁貿易表現。
但報告警告風險傾向下行,並預計2026年增速將放緩至4.1%。報告指出,多數經濟體可能需要實施額外貨幣寬鬆政策,以使通脹迴歸目標區間並確保通脹預期穩固錨定。
儘管疫情期間需求反彈及俄烏衝突推升原材料價格引發全球通脹浪潮,亞洲地區的通脹表現始終較其他區域更為温和。
斯里尼瓦桑指出,這印證了亞洲央行憑藉其不受政府幹預的公信力,成功錨定通脹預期並控制物價水平。
斯里尼瓦桑表示:“央行保持獨立性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實現其目標,尤其是價格穩定的目標。”
他説道:“但當你談及獨立性時,他們也必須對廣大公眾負責。同樣重要的是,他們不應揹負多性向職責。”
增長引擎面臨保護主義逆風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評估,亞太地區依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區域,但關税壁壘升級與保護主義抬頭可能抑制其出口需求,並最終拖累經濟活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美元弱勢逆轉”(即由弱轉強)將是亞洲面臨“最大風險”的導火索。它意味着亞洲賴以緩衝的寬鬆金融環境可能發生逆轉,使其在應對貿易衝擊時變得更加脆弱。
對於美元而言,這使其陷入一個兩難境地:它的強勢雖然是其地位的體現,但在當前特定環境下,卻可能成為催化一場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經濟壓力的關鍵變量,最終反噬自身。因此,美元的任何趨勢性走強,其可持續性都將與亞洲經濟的“韌性”能否經受住考驗緊密相連。
北京時間15:07,美元指數現報99.00。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