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越久,數據越盲:美元或成“無頭蒼蠅”亂撞99?
2025-10-27 20:58:41

首先觀察宏觀與政策層面。美聯儲本週將召開議息會議,市場主流預期傾向於在週三凌晨(美東時間週三下午)宣佈降息25個基點,但委員在新聞發佈會上的溝通將左右對“再降息路徑”的定價。通脹方面,最新一份CPI顯示,9月美國總體與核心環比分別為0.3%與0.2%,節奏繼續朝“更温和”方向演進,為政策微調留出空間;與此同時,就業市場雖有降温跡象,但尚未出現需求斷崖式變化。利率與通脹共振的結果,是名義收益率曲線全段較上週小幅上行約2個基點:2年期報3.503%、5年期3.628%、10年期4.020%、30年期4.605%。在“短端政策或小幅下調、長端名義收益率温和上抬”的組合中,美元指數的方向感往往不如力度感清晰——短線更多體現為對前期寬鬆預期的校準,而非趨勢性反轉。
風險情緒是影響美元指數的第二條主線。跨太平洋高層磋商釋放的積極信號、與東南亞多國的新框架討論、以及某些拉美國家選舉結果帶來的地區資產修復,共同推動全球股指與半導體板塊上行。風險資產回暖通常對“避險屬性”構成壓制,理論上偏向削弱美元的無風險溢價;但若風險回暖同時帶動美國本土投資需求與資本開支預期上修,則可能通過“美國相對強勢資產吸引力”與“利差預期邊際上行”對美元形成對沖。換言之,風險開關被按下時,美元既可能受益於“成長與資本回流”的通道,也可能受損於“避險降温”的通道,最終取決於哪條通道的權重更高。
第三條線索來自海外央行與主要經濟體政策分化。歐洲央行近期更強調觀察與評估,英國產出與工資粘性令英國央行面對“增長—通脹”的兩難,二者對歐元與英鎊的支撐彈性有限。日本方面,外部利差仍然顯著,若全球收益率同步温和抬升,日元的被動性仍在,除非內外部利差預期出現更實質的收斂。商品貨幣中,澳洲聯儲近期表態偏“略鷹”,認為通脹正在回落、就業整體仍穩,同時強調政策“仍略具限制性”,並對降息保持克制姿態;這種“更慢、更穩”的信號通常會抬升澳元對利差的敏感度。新西蘭聯儲暫未成為主導變量,但紐元常隨風險偏好同向波動。瑞士央行層面,若全球風險偏好改善,瑞郎的避險溢價往往邊際回吐。綜上,外部貨幣的“各自分化”強化了美元指數內部籃子權重之間的相互抵消,令美元大幅單邊走強或走弱都缺少純粹的驅動。
再回到利率與政策預期的交匯點。若美聯儲在本週如預期小幅降息,同時強調“數據依賴”和“不會預設路徑”,則短端利率向下的空間被“謹慎前瞻指引”所對沖,長端名義利率在供需權衡與通脹降温的共同作用下維持區間偏上的概率更大。在這種“短降長穩”的曲線形態中,美元指數通常不具備單邊趨勢的土壤,而更像是圍繞經濟相對性與實際利差進行的中樞震盪。與之配套的,是美國政府停擺對短期信號面的負面擾動:其對宏觀總量數據發佈、財政支出節奏與部門運作的不確定性,會階段性壓制“美元的政策清晰度溢價”,但一旦停擺被解除、滯後數據修復,該影響往往呈“先壓後補”的節奏表現。
技術方面
日線看,美元指數自100.2599回落至96.2109後反彈,最高至99.5549,隨後在98.7—99.3區間震盪。現價98.8099,處於0.382回撤98.7091上方、0.236回撤99.2985下方。近幾日K線實體收窄、上影偏多,上方拋壓仍在;

MACD中樞上移但DIF略低於DEA,柱體轉弱,動能趨緩;RSI(14)徘徊55附近,中性偏強但未形成趨勢放大。若0.382回撤維持有效,區間結構大概率延續;若失守,下一觀察點在0.500 98.2327及0.618 97.7564;向上則需收盤重返99.30上方並伴隨動能擴張,方可評估對99.55的再測試。整體仍以震盪等待信號為主。
展望層面
接下來數個催化值得關注。其一,美聯儲主席在記者會上的措辭是否更強調“增長韌性與通脹回落並存的微妙平衡”,這將決定市場對“再降息是否快速跟進”的想象空間;其二,美國10年期與30年期收益率在本週供給、通脹預期與全球久期需求三者之間如何博弈,將直接影響美元對外利差與日元、歐元的被動波動;其三,跨國產業資本的落地節奏與規模可否被進一步證實,一旦硬數據顯現,美元的“相對優勢”敍事將獲得更堅實的錨定;其四,全球風險資產若持續上行,瑞郎等避險貨幣可能延續弱勢,對美元指數的壓制多通過“籃子內權重的此消彼長”實現,而非單變量衝擊。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