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再降25基點懸了!美聯儲鷹派集體發聲,多位大佬怒斥降息太早
2025-11-03 09:24:12

洛根一錘定音:勞動力市場不需要降息“救場”
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上週五在銀行業會議上開門見山:“我認為本週根本沒有必要降息。”她進一步放狠話,除非出現“明確證據”證明通脹會比預期更快回落,或勞動力市場明顯降温,否則12月再降息“很難”。洛根的邏輯簡單粗暴:當前就業市場風險雖偏下行,但完全可以“密切監測、事到臨頭再出手”,沒必要現在就急吼吼地預防性降息。換句話説,勞動力市場的“小感冒”不值得動用降息“大藥方”。
哈瑪克神補刀:當前利率“幾乎沒限制性”,必須繼續壓通脹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哈瑪克的發言更犀利。她上週五直言:“我更傾向於本週保持利率不變。”在她看來,美聯儲剛降完25基點,當前政策利率已接近她心目中的“中性水平”——“基本沒有限制性,如果不是完全沒有的話”。哈瑪克強調,要讓通脹真正回到2%目標,必須維持“一定程度的限制性”。言外之意:現在降息等於給通脹“鬆綁”,後患無窮。值得一提的是,哈瑪克和洛根明年都將輪到FOMC投票席位,屆時她們的鷹派立場將直接轉化為實打實的投票權重。
博斯蒂克“勉強點頭”:支持降息,但每降一次都讓我心疼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的表態則像一齣“內心戲滿滿”的獨角戲。他上週五坦承:“我最終還是支持了本週降息……但這讓我感到不安。”為什麼不安?因為每次降息都讓政策更靠近中性水平,而博斯蒂克最怕的就是市場誤以為“通脹已不是問題”。他全年只看好一次降息(也就是9月那次),如今被迫“多降一次”,顯然是妥協的結果。
更耐人尋味的是,博斯蒂克公開為鮑威爾“12月不降”背書,稱這是“罕見但必要”的市場引導,準確反映了委員會內部的觀點分歧。
施密德投下反對票:經濟仍有動能,降25基點“杯水車薪”
堪薩斯城聯儲總主席施密德是上週FOMC會議中兩張反對票之一。他上週在書面聲明中表示,美國經濟仍具韌性,勞動力市場基本平衡,任何疲軟更多來自技術和人口結構變化,而非需求塌陷。因此,降25基點對緩解就業壓力“作用不大”。
更狠的是,他警告:若市場對美聯儲2%通脹承諾產生懷疑,降息反而可能讓通脹預期“更持久地脱鏘”。一句話,降息不是萬能藥,搞不好還會反噬。
兩位反對票其實“南轅北轍”
有趣的是,上週另一張反對票來自美聯儲理事米蘭,但他主張的卻是“更猛降50基點”。鷹派要慢降,鴿派要快降,鮑威爾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難怪他要罕見地提前聲明“12月不一定降”。
通脹仍是頭號公敵,就業風險可控
四位鷹派不約而同地把通脹掛在嘴邊:當前CPI仍高高在上,迴歸2%目標的速度“慢得讓人抓狂”。相比之下,勞動力市場雖有大廠裁員新聞,但尚未形成系統性風險。洛根和哈瑪克都表示會密切關注裁員趨勢,但“預防性降息”為時尚早。博斯蒂克更寄望於地區聯儲通過企業調研“補數據空缺”,用第一手信息彌合內部分歧。
鮑威爾放話後,美聯儲利率期貨迅速調整:12月降息概率從近100%跌至約66%,不降息概率飆升至33%。。
鮑威爾最後六個月,共識比降息更難
隨着鮑威爾任期進入倒計時,美聯儲內部鷹鴿分歧愈發公開化。12月9-10日會議,降息門檻已被鷹派集體抬高;若無通脹或就業數據“硬着陸”,鮑威爾想再推25基點,恐怕得先過“鷹派四天王”這一關。通脹未退,降息未完,美聯儲的“緊平衡”大戲,才剛開場!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