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喊贏物價戰,美國人賬單卻漲瘋了:從牛排到 PS5,關税讓一切變貴
2025-11-07 21:03:33
特朗普宣稱美國物價使兑付賬單更加容易,並宣稱自己已成功遏制住通脹,而美國從食品、傢俱到汽車等全品類商品的漲價壓力仍在持續發酵。
他在社交媒體發文直言“別再編造謊言”,否認當前存在賬單難付的持續性危機,總統特朗普宣稱已成功遏制通脹態勢,但實際上消費者仍承受顯著通脹壓力。

據DataWeave的專項分析顯示,塔吉特(Target)今年全國商品均價上漲5.5%,沃爾瑪(Walmart)上漲5.3%,該分析覆蓋兩家零售商網站約1.6萬件核心商品。
另有報告指出,亞馬遜(Amazon)的平均漲價幅度已超12%。
特朗普關税政策實施七個月以來,美國民眾在幾乎所有商品上均需承擔更高成本——從一杯咖啡、高端客廳沙發到兒童玩具無一例外。
根據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食品通脹已回落至3.1%,與拜登政府時期的兩位數漲幅形成鮮明對比。
但部分食品雜貨,尤其是肉類價格,受多重因素影響仍在高位運行。香蕉價格上漲8.6%,主要受關税拖累(美國本土幾乎不產香蕉);雞肉與雞蛋價格因禽流感疫情持續波動。
牛肉價格全面上揚——牛排價格漲幅超19%,碎牛肉上漲14%。牧場主稱,乾旱導致牛羣規模縮減是主因,而外國牛肉關税也起到了助推作用。特朗普表示,正考慮通過增加阿根廷牛肉進口為消費者緩解成本壓力。
“徹底擺脱喬·拜登時期的通脹危機,是特朗普總統上任首日起的核心要務,”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Desai)週四向《華盛頓郵報》發表聲明時指出。
“美國民眾在汽油、雞蛋等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已有所下降,如今政府再度簽署藥品定價協議,為普通民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醫療開支節省。”
他進一步表示,隨着特朗普政府減税與放鬆監管議程的持續推進,“更強勁的經濟表現仍在前方”。
選民將經濟問題列為本次選舉的核心議題,當選的社會主義市長佐蘭·曼達尼(ZohranMamdani)在競選期間承諾提供免費公交等公共服務,其核心訴求便是緩解城市高生活成本壓力。
副總統JD·萬斯(JDVance)在社交媒體上敦促共和黨人“聚焦國內經濟民生”,並強調:“可負擔性將是2026年選民評判我們的核心指標。”
61歲的克里斯·索漢(ChrisSohan)居住於皇后區,每週為妻子、兒子及自身採購生活用品,他表示並未感受到任何成本緩解。
“所有商品價格都居高不下,”他説道,“如今每次採購都要多花50至100美元。我並未增加採購量——以前每週都買牛肉,現在改為每兩週一次,更多時候選擇雞肉。”
索漢曾兩次投票支持特朗普,但如今已深感失望,他説“我曾因他的競選承諾對其寄予厚望,但他顯然更關心富有的盟友,而非像我這樣的普通選民,如果能重新選擇,我絕不會投票給他。”
數月來,企業一直承擔着特朗普關税政策的主要成本壓力,這些關税覆蓋中國、越南等主要貿易伙伴,涉及傢俱、鋁製品、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關鍵商品。
如今,企業已開始將這些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高盛(GoldmanSachs)經濟學家警告,到今年年底,消費者將成為這些成本的主要承擔者。
據市場公開的的數據顯示,1月至9月底,亞馬遜、塔吉特與沃爾瑪的服裝均價上漲11.5%。
這些大型連鎖零售商的家居用品、寵物用品、日用品、健康美容產品及耐用品(含電子產品、傢俱、家電)價格分別上漲10.8%、6.1%、7%與8.3%。
基石諮詢組織(CornerstoneConsultingOrganization)創始人比爾·柯倫斯(BillCurrence)表示,與競爭對手相比,亞馬遜更難規避漲價壓力,因其核心商業模式依賴第三方賣家。該機構服務客户包括豐田(Toyota)、沃爾沃(Volvo)及亞馬遜。
但他補充道,亞馬遜“憑藉其主導性市場份額,仍實現了鉅額盈利”。
柯倫斯向《華盛頓郵報》指出,多數企業或許遵循着“絕不浪費一場危機”的經營邏輯——真正的關鍵在於,貿易戰塵埃落定後,商品價格是否會迴歸合理區間。
亞馬遜否認全線產品漲價的説法。亞馬遜發言人回應“任何大型零售商的商品組合中,若刻意篩選,都能找到價格上漲的單品,事實是,我們為亞馬遜用户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低價商品……除正常市場波動外,並未出現普遍性漲價。”
塔吉特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穩定部分商品價格,例如學習用品。沃爾瑪透露,自2月以來,已對2000件商品實施永久性降價。
關税對物價的影響可舉例説明:10月,特朗普政府對藥品、廚櫃、浴室梳妝枱、重型卡車等商品加徵高額新關税,其中傢俱關税税率高達30%。
當月晚些時候,宜家(IKEA)將一套三件套橡木卧室傢俱價格從8月的949美元上調至1049美元,烏普蘭(Uppland)沙發價格也從849美元升至899美元。
聯邦數據顯示,9月客廳、廚房及餐廳傢俱(主要依賴進口)價格同比上漲9.5%,同期,傢俱及牀上用品價格上漲4.7%,家居陳設及用品價格上漲2.8%。
美國市場銷售的多數低成本傢俱(如平價座椅)均來自海外,中國是主要供應國。
人體工學辦公傢俱製造商Humanscal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鮑勃·金(BobKing)表示,即便是美國本土生產的高端傢俱,其紡織品及其他部件也多依賴進口。
玩具、視頻遊戲及電子產品同樣受關税衝擊嚴重,這類商品普遍依賴進口供應。
8月,索尼(Sony)將PlayStation5售價上調50美元至550美元,並將漲價原因歸咎於特朗普關税政策,稱該政策每年給公司造成6.85億美元損失。
據社交媒體披露,沃爾瑪一款霸王龍玩具5月價格從39.92美元飆升至55美元。
該零售商的“寶貝Born”娃娃價格從3月的34.94美元升至5月的49.97美元,“蝕刻素描”玩具同期價格從14.97美元漲至24.99美元。
特朗普政府取消快時尚企業此前享有的關税豁免(該豁免曾用於規避美國海關關税)後,這些企業也紛紛上調產品價格。
從外匯交易視角看,當前通脹分化態勢直接影響美元指數波動邏輯。儘管整體CPI回落至3.1%,但核心商品漲價與消費者成本壓力形成的“隱性通脹”,仍支撐美聯儲維持相對鷹派立場,為美元指數提供底部支撐。
關税政策引發的進口成本上升,短期內推升美國貿易逆差壓力,卻因全球避險情緒與非美經濟體復甦乏力,限制了美元的下行空間,導致區間震盪加劇。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物價上漲是基於進口成本以及生產成本增長所致,即不是由於貨幣超發導致的物價上漲,於是通過有成本優勢的產品替代可能可以緩解部分通脹壓力,即通脹可能是一次性的。
但是結合美國今年超100萬人的裁員以及此前非農爆冷對勞動力市場的刻畫,在美國勞動力市場危機沒有被證偽之前,美元指數上升的空間也同樣受到了限制。
交易者可以繼續跟蹤通脹數據,其超預期漲幅可能強化美聯儲政策維持韌性的預期,推動美元指數保持強勢,但是如果出現因為商品價格昂貴導致消費降級,以及消費數據收縮等信號,則可能引發美元多頭獲利了結,觸發短期回調,即短期通脹抬升美元指數,而長期通脹則會削弱美元指數。

(美元指數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北京時間20:56,美元指數現報99.68。
他在社交媒體發文直言“別再編造謊言”,否認當前存在賬單難付的持續性危機,總統特朗普宣稱已成功遏制通脹態勢,但實際上消費者仍承受顯著通脹壓力。

零售端漲價持續,核心商品漲幅顯著
據DataWeave的專項分析顯示,塔吉特(Target)今年全國商品均價上漲5.5%,沃爾瑪(Walmart)上漲5.3%,該分析覆蓋兩家零售商網站約1.6萬件核心商品。
另有報告指出,亞馬遜(Amazon)的平均漲價幅度已超12%。
特朗普關税政策實施七個月以來,美國民眾在幾乎所有商品上均需承擔更高成本——從一杯咖啡、高端客廳沙發到兒童玩具無一例外。
食品通脹分化,肉類與進口品類承壓
根據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食品通脹已回落至3.1%,與拜登政府時期的兩位數漲幅形成鮮明對比。
但部分食品雜貨,尤其是肉類價格,受多重因素影響仍在高位運行。香蕉價格上漲8.6%,主要受關税拖累(美國本土幾乎不產香蕉);雞肉與雞蛋價格因禽流感疫情持續波動。
牛肉價格全面上揚——牛排價格漲幅超19%,碎牛肉上漲14%。牧場主稱,乾旱導致牛羣規模縮減是主因,而外國牛肉關税也起到了助推作用。特朗普表示,正考慮通過增加阿根廷牛肉進口為消費者緩解成本壓力。
白宮及政客表態:強調政策成效與減輕消費端壓力
“徹底擺脱喬·拜登時期的通脹危機,是特朗普總統上任首日起的核心要務,”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Desai)週四向《華盛頓郵報》發表聲明時指出。
“美國民眾在汽油、雞蛋等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已有所下降,如今政府再度簽署藥品定價協議,為普通民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醫療開支節省。”
他進一步表示,隨着特朗普政府減税與放鬆監管議程的持續推進,“更強勁的經濟表現仍在前方”。
選民將經濟問題列為本次選舉的核心議題,當選的社會主義市長佐蘭·曼達尼(ZohranMamdani)在競選期間承諾提供免費公交等公共服務,其核心訴求便是緩解城市高生活成本壓力。
副總統JD·萬斯(JDVance)在社交媒體上敦促共和黨人“聚焦國內經濟民生”,並強調:“可負擔性將是2026年選民評判我們的核心指標。”
民眾體感:支出增加消費降級,選民失望情緒蔓延
61歲的克里斯·索漢(ChrisSohan)居住於皇后區,每週為妻子、兒子及自身採購生活用品,他表示並未感受到任何成本緩解。
“所有商品價格都居高不下,”他説道,“如今每次採購都要多花50至100美元。我並未增加採購量——以前每週都買牛肉,現在改為每兩週一次,更多時候選擇雞肉。”
索漢曾兩次投票支持特朗普,但如今已深感失望,他説“我曾因他的競選承諾對其寄予厚望,但他顯然更關心富有的盟友,而非像我這樣的普通選民,如果能重新選擇,我絕不會投票給他。”
成本轉嫁至終端,高盛預警消費者將成最終買單者
數月來,企業一直承擔着特朗普關税政策的主要成本壓力,這些關税覆蓋中國、越南等主要貿易伙伴,涉及傢俱、鋁製品、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關鍵商品。
如今,企業已開始將這些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高盛(GoldmanSachs)經濟學家警告,到今年年底,消費者將成為這些成本的主要承擔者。
據市場公開的的數據顯示,1月至9月底,亞馬遜、塔吉特與沃爾瑪的服裝均價上漲11.5%。
這些大型連鎖零售商的家居用品、寵物用品、日用品、健康美容產品及耐用品(含電子產品、傢俱、家電)價格分別上漲10.8%、6.1%、7%與8.3%。
基石諮詢組織(CornerstoneConsultingOrganization)創始人比爾·柯倫斯(BillCurrence)表示,與競爭對手相比,亞馬遜更難規避漲價壓力,因其核心商業模式依賴第三方賣家。該機構服務客户包括豐田(Toyota)、沃爾沃(Volvo)及亞馬遜。
但他補充道,亞馬遜“憑藉其主導性市場份額,仍實現了鉅額盈利”。
柯倫斯向《華盛頓郵報》指出,多數企業或許遵循着“絕不浪費一場危機”的經營邏輯——真正的關鍵在於,貿易戰塵埃落定後,商品價格是否會迴歸合理區間。
零售商回應:否認全線漲價,部分商品維穩或降價
亞馬遜否認全線產品漲價的説法。亞馬遜發言人回應“任何大型零售商的商品組合中,若刻意篩選,都能找到價格上漲的單品,事實是,我們為亞馬遜用户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低價商品……除正常市場波動外,並未出現普遍性漲價。”
塔吉特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穩定部分商品價格,例如學習用品。沃爾瑪透露,自2月以來,已對2000件商品實施永久性降價。
關税衝擊具象化:傢俱、電子、快時尚類企業多漲價
關税對物價的影響可舉例説明:10月,特朗普政府對藥品、廚櫃、浴室梳妝枱、重型卡車等商品加徵高額新關税,其中傢俱關税税率高達30%。
當月晚些時候,宜家(IKEA)將一套三件套橡木卧室傢俱價格從8月的949美元上調至1049美元,烏普蘭(Uppland)沙發價格也從849美元升至899美元。
聯邦數據顯示,9月客廳、廚房及餐廳傢俱(主要依賴進口)價格同比上漲9.5%,同期,傢俱及牀上用品價格上漲4.7%,家居陳設及用品價格上漲2.8%。
美國市場銷售的多數低成本傢俱(如平價座椅)均來自海外,中國是主要供應國。
人體工學辦公傢俱製造商Humanscal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鮑勃·金(BobKing)表示,即便是美國本土生產的高端傢俱,其紡織品及其他部件也多依賴進口。
玩具、視頻遊戲及電子產品同樣受關税衝擊嚴重,這類商品普遍依賴進口供應。
8月,索尼(Sony)將PlayStation5售價上調50美元至550美元,並將漲價原因歸咎於特朗普關税政策,稱該政策每年給公司造成6.85億美元損失。
據社交媒體披露,沃爾瑪一款霸王龍玩具5月價格從39.92美元飆升至55美元。
該零售商的“寶貝Born”娃娃價格從3月的34.94美元升至5月的49.97美元,“蝕刻素描”玩具同期價格從14.97美元漲至24.99美元。
特朗普政府取消快時尚企業此前享有的關税豁免(該豁免曾用於規避美國海關關税)後,這些企業也紛紛上調產品價格。
美元指數聯動交易影響:通脹分化下的多空博弈
從外匯交易視角看,當前通脹分化態勢直接影響美元指數波動邏輯。儘管整體CPI回落至3.1%,但核心商品漲價與消費者成本壓力形成的“隱性通脹”,仍支撐美聯儲維持相對鷹派立場,為美元指數提供底部支撐。
關税政策引發的進口成本上升,短期內推升美國貿易逆差壓力,卻因全球避險情緒與非美經濟體復甦乏力,限制了美元的下行空間,導致區間震盪加劇。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物價上漲是基於進口成本以及生產成本增長所致,即不是由於貨幣超發導致的物價上漲,於是通過有成本優勢的產品替代可能可以緩解部分通脹壓力,即通脹可能是一次性的。
但是結合美國今年超100萬人的裁員以及此前非農爆冷對勞動力市場的刻畫,在美國勞動力市場危機沒有被證偽之前,美元指數上升的空間也同樣受到了限制。
交易者可以繼續跟蹤通脹數據,其超預期漲幅可能強化美聯儲政策維持韌性的預期,推動美元指數保持強勢,但是如果出現因為商品價格昂貴導致消費降級,以及消費數據收縮等信號,則可能引發美元多頭獲利了結,觸發短期回調,即短期通脹抬升美元指數,而長期通脹則會削弱美元指數。

(美元指數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北京時間20:56,美元指數現報99.68。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