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還沒塌、通脹未蓋棺:美元/日元的温熱行情
2025-09-24 19:57:31

基本面:兩端“慢剎車”,利差與增長預期在較量
鮑威爾在本週談及兩難:通脹上行風險與就業市場趨軟並存,過快放鬆將“功虧一簣”,過慢放鬆則拖累增長。其表態與多位FOMC成員(包括聖路易斯、亞特蘭大與克利夫蘭聯儲負責人)的謹慎基調一致,共同把市場對近月快速降息的預期向後推。這與此前9月17日聯儲已降息25bp的事實並不矛盾:路線圖更像“慢剎車”,而不是“急轉彎”。機構預期今年仍有兩次各25bp的降息,中期目標是讓政策利率自上限4.25%逐步回到3%附近的中性水平。但通脹的結構中仍混雜關税調整等一次性因素,聯儲需要防範寬鬆節奏過快引致的二次通脹。在這一語境下,美元的利差優勢並未立刻瓦解,對日元形成階段性壓制,亦推動美元指數回升至97.80附近。
落到日本,9月製造業PMI 48.4刷新自3月以來的最弱讀數,顯示外需與製造鏈仍承壓;服務業PMI53.0維持擴張,但動能不強。上週日本央行按兵不動,董事會內部出現相對鷹派的異議,意味着退出超寬鬆仍在路上,但節奏與時點更受數據與政治日程制約。10月4日自民黨黨首選舉若走向偏鴿,新任領導層或令加息時點延後;但10月加25bp的計價並未徹底消退。政策層面的分歧,使日本央行的“慢退出”與美聯儲的“慢寬鬆”形成錯位:短期利差仍偏向美元,但中期利差收斂的故事也在醖釀,限制美元的單邊升值空間。
數據前瞻層面,美國耐用品訂單、PCE通脹(週四、週五)與新屋銷售(今夜)將校準“通脹黏性與增長放緩”的相對強弱;日本方面,東京CPI(週五)是觀察日本央行下一步的重要“前瞻錨”。如果美國通脹粘性抬頭且增長不顯著降温,利差與避險偏好將共同託底美元;反之,一旦核心通脹顯著回落,配合日本央行加息風險重定價,美元兑日元將受制於上方阻力並轉入更深的回撤節奏。
技術面:
從日線圖看,布林帶中軌147.546,上軌148.583,下軌146.508。最新價148.421已逼近上軌,顯示短線動能佔優但上方空間開始受帶寬約束。前期擺動高點149.134與更早的150.914構成靜態阻力階梯,而近端低點146.211/145.480與更早的145.851形成層層支撐。

MACD方面,DIFF 0.101上穿DEA 0.027,柱狀圖0.148轉正且温和放大,意味着動能剛剛進入正區但仍屬“輕多頭”;需要價格有效站穩布林上軌之上配合柱狀圖進一步擴張,才有望打開149.134—150.914的上行閘門。RSI(14)在56.919,距離超買區尚遠,説明上行並非透支,但也提示行情更容易演變為“緩慢爬坡+頻繁回測”而非“直線突破”。
綜合判讀:147.546(布林中軌)是當前趨勢分水嶺。其上維持上行通道的斜率,其下一旦日線收破且伴隨MACD再次回落至零軸下,結構將退化為區間振盪甚至下探下軌146.508的“均值迴歸”路徑。短線關鍵觀察點落在148.583—149.134之間:若帶寬擴張且價格收於上軌之上,為“量能突破”的先導形態;若反覆上影線,警惕“假突破 + 回落測試中軌”的常見劇本。
市場情緒觀察:
本週以來,美元基本面“慢寬鬆”與“強美元交易”的薄弱共識衝突,使得外匯波動率並未顯著擴張,更像是風險事件前的“布林帶擠壓”:價格靠近上軌,但情緒尚未極端。上方150整數關口仍可能聚集較多保護性看漲,而下方147.50一線或存在權利金賣方的防守。
情緒的核心驅動依次是:
1)PCE與東京CPI的順序落地——若二者均偏“通脹不弱”,則情緒向“逢回補多”傾斜;
2)日本央行加息押注的搖擺——政治日程可能使“10月加25bp”的概率在新聞流中時強時弱,這將直接影響日元的避險溢價;
3)全球利差與風險偏好的錯位——歐洲利差波動與政策不確定性在近端為美元提供次級避險支撐,但並不足以改變“聯儲慢降息”的大敍事。
總體上,市場呈“謹慎做多美元、逢高不追”的理性樂觀,對匯價單邊拉昇的信念尚未統一。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