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0再闖關!美聯儲“鷹味降息”對決日銀按兵不動,美日利差交易復活?
2025-10-30 17:57:59

在這種“名義放鬆、溝通偏鷹”的組合下,利率與外匯兩個市場對美元的邊際支持得到鞏固,而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且前瞻指引謹慎,使得美元兑日元的利差與政策背離邏輯繼續主導盤面。
宏觀層面
當前影響外匯的核心變量仍是“通脹—增長—政策”的三角關係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的錯位。美聯儲一方面以風險管理為由小幅下調政策利率併為量化緊縮的結束設定時間窗,另一方面在新聞發佈會中明確指出,十二月是否繼續降息取決於接下來的數據表現,尤其是通脹黏性與勞動力市場的邊際變化。由此引發的市場反應並非單向度的“進一步寬鬆”,而是將本就偏激進的降息路徑略向上修正:此前對十二月再降息的主觀概率從接近“十成把握”回落至大約“七成”,而對明後年累計寬鬆點數的定價亦有所收斂。簡而言之,資金並未重新擁抱高貝塔資產,而是更願意為短端利率支付溢價,這推動了美債曲線在近期出現“偏熊性扁平”的特徵。
對美元兑日元而言,以上變化的傳導鏈條具有清晰的金融邏輯。第一,短端美元利率的韌性強化了與日元之間的名義利差優勢;第二,若縮表在年內收官,金融條件的不確定性下降,美元資產的流動性貼水回落,有助於維持美元的相對吸引力;第三,儘管部分交易員擔憂潛在的政府停擺風險,但在缺乏高頻宏觀數據干擾的窗口期,利率溝通本身就成為主導外匯定價的“錨”。與之相對,日本央行此次維持利率不變,雖然出現兩位委員支持上調至0.75%的異議票,顯示出內部對於“正常化”節奏的分歧,但行長在會後依舊強調“沒有預設下一次加息的時間表”,並將後續判斷與物價與產出回到預測路徑相掛鈎。這種謹慎的前瞻引導,使得市場對十二月加息的概率定價下修至約四分之一左右,進一步弱化了對日元的政策支撐。
此外,日本國內工資與價格的聯動仍是日本央行政策方程式中的關鍵變量。市場普遍認為,若要驗證二次通脹衝擊的持續性,仍需等待更具代表性的薪酬談判結果與服務業價格的粘性證據。在證據不充分之前,政策層面對“過早上調終端利率”的顧慮猶存。與此同時,新任首相的財政思路被外界解讀為更傾向於採取逆週期擴張工具以託底內需,這一預期在邊際上也降低了日本央行以貨幣政策主動收緊來對沖財政刺激的緊迫性。財政與貨幣的組合偏温和,配合海外短端美元利率維持“高於預期”的可能性,使得利差交易在美元兑日元上仍具粘性。
技術方面
30分鐘圖顯示,美元兑日元在151.53—152.36箱體震盪後向上突破,最高觸及153.884,現價153.672。153.00水平位由阻轉撐,回踩153.00後快速收復,結構上處於突破後的推進段。

MACD位於零軸上方並延續金叉,紅柱放大,動能偏強;RSI約68,進入高位但尚未形成明顯頂背離,存在高位鈍化與短時整理需求。若能在153.70附近橫向消化,上行動能有望保持;若重新跌回153.00下方,則指向突破動能衰減,需觀察152.29/151.53的支撐有效性。整體節奏為強勢整理,短線波動或增大。
展望後市
交易員可能繼續關注幾類線索。第一,來自美聯儲官員的連續講話能否進一步校正市場對十二月降息概率的認知,一旦“七成”被認為仍偏高,短端美元利率或再度上行,間接鞏固美元兑日元的上檔。第二,就業與通脹的邊際變化,尤其是薪資增速與服務項通脹,如若顯示出重新抬頭的跡象,關於“中性利率可能更接近4%”的討論會升温。第三,日本方面的工資談判、服務價格粘性與能源成本傳導,若不能為日本央行提供更堅實的通脹持續性證據,則政策層面的觀望期可能延長。與此同時,圍繞155的心理關口與期權障礙依舊顯著,任何與政策或流動性相關的消息都可能放大短線波動。
總而言之,美元兑日元當前所處的價格區間與結構性背景彼此呼應:上方存在政策與輿論敏感點位的“軟頂”,下方則有利差與流動性改善構成的“彈性底”。
-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內容僅提供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某些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其他需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